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叠加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都在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而在其一百多种分型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因其易复发、难治,患者一旦确诊预后较差成了恶性淋巴瘤治疗领域的一个亟待破题的瓶颈。
在稍早前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大会(ASCO)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就向大会口头报告了一项利用PDL-1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了去年在我国获批上市的舒格利单抗后,患者的完全有效率达到了37.2%,而在此前应用我国获批的靶向单药治疗后,其完全缓解仅为6%。“因为效果确切,绝大多数患者用药后存货,两年多的研究,我们甚至还没发现该药物用于NK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中位生存期。”黄慧强教授告诉南都记者,该项研究将对全球范围内的NKT淋巴瘤治疗提供一个疗效更为确切、副反应更少的新方案。
恶性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治疗。南都资料图片。
运用传统方案治疗 患者获益有限
黄慧强教授告诉南都记者,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属于成熟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一个亚型。我国2012年的一项多中心10,002例淋巴瘤患者的病理分型分析,结果显示其约占所有淋巴瘤的6%、患者在接受含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标准方案后疾病发生进展,缺乏有效的挽救治疗手段, 通常对传统治疗反应不佳。临床医生对于这类患者常常束手无策,因恶性程度高且侵袭性强,疾病凶险,进展迅速,生存期极短,患者的1年生存率通常不足20%。目前在中国获批的靶向单药治疗完全缓解率约为6%3。一线治疗方案失败后的患者存在显著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两年多以前,由黄慧强教授牵头实施的一项全国多中心研究,主要是评估PDL-1舒格力单抗在治疗复发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是迄今为止报告的评估PD-L1单抗治疗R/R ENKTL的最大的注册研究。
舒格利单抗在我国已获批上市,其获批适应症为用于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的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联合紫杉醇和卡铂用于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主要研究终点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该药物显著提高了客观缓解率;在78例疗效可评估的患者中,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评估的客观缓解率为46.2%,其中完全缓解率达到37.2%,较以往免疫单抗6%的完全缓解率提升了六倍多时间。
“我们的研究同时发现,该药物对患者的持续起效时间也在不断延长。
在达到客观缓解的患者中能观察到持久的疗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尚未达到;6个月和12个月的率分别为90.8%和86.0%。”黄慧强表示,该药物的安全性反面也表现优异,患者对该药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其不良反应大多安全可控。且免疫毒性的发生率极低,有患者已使用了65个疗程共3年半的时间,都没有观察到免疫单抗常见的免疫毒性不良反应。
在临床试验数据汇总缓解,评价一个药物、治疗方案的核心指标体系包含有中位生存期这一概念。它又称为半数生存期, 即当累积生存率为0.5时所对应的生存时间,表示有且只有50%的个体可以活过这个时间。由于PDL-1单抗所表现出来的治疗效果优秀,研究团队至今观察随访两年多的病患中,一多半的患者仍然存活。研究团队的阶段性成果中,并未观察到该治疗方案的中位生存期指标。“若是运用传统方案,这一类患者的生存期往往只是两个月甚至倒数。”
也正是基于其优异的初步有效性结果,该药物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和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据悉,舒格利单抗已在国内申报第三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并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复发或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新方案将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黄慧强教授表示,NK/T细胞淋巴瘤从整体发病率来看并不常见,但在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较为多见,而在西方国家比较少见,另外,相比于中国南方地区,在中国北方地区也相对少见。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异质性较强的疾病。大部分患者早期原发于鼻腔,部分患者早期原发于肠道、睾丸或皮肤。早期患者的治疗主要为放疗,晚期患者的治疗主要为全身化疗。目前NK/T细胞淋巴瘤复发率仍然偏高,早期患者经过放疗加化疗后,仍有10%-20%的患者最终会复发;单纯化疗后,至少有一半的患者会复发;应用其他新的化疗药物或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复发,所以这是NK/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最大的挑战。
“总体来讲,我们在NK/T细胞淋巴瘤治疗方面的经验积累不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或滤泡性淋巴瘤,治疗经验的累积相对较慢。所以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仍然难以被替代。通过免疫靶向治疗提高标准治疗的疗效、降低毒性,是目前在可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努力方向。”黄慧强教授表示,比如在早期的治疗中加入免疫抑制剂后,使化疗暴露量减少、放疗疗效提高;在晚期的治疗中,在现有的含培门冬酶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免疫靶向方案,使复发率下降,或即使出现复发,可以使患者生存期更长或毒性更低。
黄慧强表示,即在美国肿瘤年会这一国际肿瘤平台口头报告了最新研究成果引发世界关注外。在即将举行的我国肿瘤年会(CSCO)上,团队研究成果也获得了更为详尽的分享机会。
据悉,目前该药物已于去年获批在中国上市,适应症为组合化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虽然NKT细胞淋巴瘤还不是药物的获批适应症,但在有确切疗效的大背景下,该药物超范围应用于临床治疗已成为可能。而且,相对欧美国家高昂的定价,该药物在我国的定价要低1/3左右,药物的可及性更强。”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陈鋆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