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中国好书”?业界大咖在十月文学院分享了宝贵经验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2-09-27 18:28

9月19日,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系列重要活动之一——“‘中国好书’文学创作出版经验交流会”在十月文学院举办。

会议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主持。国内文艺出版社、少儿出版社代表从各自的出版工作实践出发,结合出版成果,总结并分享了各家出版社打造精品图书的宝贵经验。李敬泽、徐德霞、徐剑、李东华等专家、作家也对文艺创作与好书出版做了精彩发言。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做了总结讲话。

李敬泽.JPG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谈到“中国好书”的意义时说,在浩如烟海的书中,能够得到一个舟楫,让读者知道好的东西在哪里,好的东西有哪些,这是“中国好书”现在最大的一个功德,最大的一个效应。在新的时代要求下认真地思考我们怎么样做一个中国好作者,怎么样做一个中国好编辑,是这个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问题,需要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做出新的回答。

李红强.JPG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说,“中国好书”已经成为出版业界的重要品牌。202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入选“中国好书”年度4种、月度8种。能入选“中国好书”,靠的是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坚持出好书、坚持原创性、坚持专业性、尊重市场规律。

韩敬群.JPG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曾有《云中记》《北上》等9种图书入选“中国好书”。总编辑韩敬群认为好书应该是内容和内容的呈现方式均完美的书。韩敬群强调了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具体的艺术生产过程中,需要我们秉承毫发无遗憾、打磨出精品的职业精神。

毕胜.JPG

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毕胜

上海文艺出版社近年推出了《千里江山图》等“中国好书”。该社社长毕胜通过线上视频详细分享了该社的三个出版经验:一是做好中国好书的极早谋划;二是抓好导向性,筑牢中国好书的内容地基;三是聚焦出圈层创新中国好书的融合性。

张懿.JPG

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

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在线分享了出版体会:扎根本土资源,抓住身边的好内容。花城出版社的一批图书都是中国故事中的广东故事,也都是广东的作家所创作,这类图书有年度好书《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等。花城出版社在编辑队伍的建设上也做足了工作,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建设学习型企业。

张晓楠.jpg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张晓楠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近年出版了《点亮小橘灯》等“中国好书”。总编辑张晓楠说,对于少儿出版来说,好书的初心是八个字,“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其中更需关注的是中国少儿出版对于少年儿童传承的是中华文明,传播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颗初心便是为少年儿童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公德心。

刘凯军.png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刘凯军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有《建座瓷窑送给你》等8种图书入选“中国好书”月度、年度图书。社长刘凯军说,“中国好书”从思想高度、学术含量、艺术水准、社会影响和市场价值等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综合考量,为我们编辑提供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标杆。刘凯军也在线分享了通过新媒体引导读者如何有效地精读一本中国好书的经验。

赵彤.JPG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赵彤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有《耗子大爷起晚了》《这样的鲁迅》等儿童图书入选和入围“中国好书”。社长赵彤说,“中国好书”确实是在为读者选好书,选那些能让读者长久捧读下去的作品。出版人必须要肩负起自己的文化责任和文化担当。急功近利的出版是走不长远的,真正有品质的好书才最有生命力。

徐德霞.JPG

“中国好书”评委代表徐德霞

“中国好书”评委代表徐德霞从儿童图书角度分享了她对好书标准的几点理解。“中国好书”对于激发和引导我国儿童文学创作有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出书不能搞应试应景,要反映当代孩子生活和贴近孩子心灵与情感。中国儿童文学已经繁荣了近二十年,开拓市场难,维护市场更难,如果失去读者和市场也会前功尽弃。

徐剑.JPG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剑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剑曾以《大国重器》等入选“中国好书”。徐剑以作家身份在线上和与会者分享了他关于创作的深思,作家要努力向专家型的写作迈进,就一个文学家的素质来讲,你必须是半个社会活动家,半个哲学家,半个历史学家,半个杂家和半个文学家,这五个“半”结合起来才是合格的文学家。

李东华.JPG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少年的荣耀》等曾入选“中国好书”。李东华说,一个码字的人也应该对自己写下的每个字负责,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甚至要比其他行业的人更严格,因为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就应该像一切给孩子们用的物品一样,特别注意它的安全性。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在讲话中表示,这些年来,“中国好书”坚持面向大众、健康有益、优中选优的原则开展评选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图书推荐的知名品牌,在出版界、文化界具有广泛影响,体现在以下方面:服务大局成效显著,围绕宣传阐释党中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推出了一系列聚焦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兼具较高艺术水准和阅读品位的精品力作;业界影响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积极参与到“中国好书”推荐工作中来;社会反响积极深远,体现了业界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双效统一,以“中国好书”为标杆,专注精品战略、高质量出版的良好发展态势。

郭义强.jpg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在主持人结束语中说道,今天在这样一个好的季节,好的时刻,召开这样一个小小的座谈会,是一个很小的举措,但是我相信由于我们分享很多经验和好的观点,一定会对好书的创作出版发挥促进推动作用。

合影.jpg

线下与会嘉宾合影

线上直播.jpg

线上直播

据悉,此次“中国好书”文学创作出版经验交流会在线上线下同时召开,全国300余家出版社近2000人参与线上观看。

南都记者 黄茜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