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穿孔引发恶性积液,鏖战9小时手术成功救下22岁生命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2-10-24 12:45

罹患结肠癌后引发破溃、肠穿孔,年仅22岁的小伙子林斌(化名)出现了恶性腹腔积液和病亡率极高的脓毒血症。经广州泰和肿瘤医院内科、外科、ICU 等科室专家协同合作、连夜手术,这才成功救下了他年轻的生命。

入院后发现肠穿孔多时

连夜启动紧急手术

小伙子从今年年初开始出现腹胀、腹痛。在外院进行的消化内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半年多时间里,直到症状明显加重后,当地医院为其进一步完善了影像检查和腹腔积液病理检查提示:“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腹腔大量积液。腹水病理可见异型细胞,结合免疫组化高度考虑为下消化道来源腺癌细胞”。

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林斌辗转来到广州泰和肿瘤医院入院治疗。结合患者病情及相关检查结果,医院肿瘤内科学科带头人康世均主任医师初步判断为:“恶性腹腔积液”。医生拟在患者完善血常规、生化、心电图、肿瘤标志物等相关检查,明确原发灶后进行抗肿瘤治疗。

然而,在次日上午进行的腹腔穿刺中,肿瘤内科医生吴俭聪留意到,患者腹腔积液颜色浑浊:“不是一般的腹腔积液。”他随即向贾琳副主任医师汇报。结合积液性状、化验结果,以及患者既往 CT 检查结果,两位医生警醒地意识到:“莫非是肠穿孔了?”

肠穿孔是外科急症,需第一时间手术治疗、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肠穿孔可导致肠内容物漏出至腹腔,诱发弥漫性腹膜炎,导致致命的腹腔感染。穿孔还可能引起大出血,直接威胁生命。而 林斌的肠穿孔极有可能早已出现,情况危急,一场生死攸关的接力赛随即展开。

医院内科、外科、麻醉科紧急会诊。会诊意见认为,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肠穿孔,需尽快手术解决穿孔急症。术中亦可明确发病部位,通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完成患者沟通、术前准备后,当天晚上八点,急诊手术正式开始。广州泰和肿瘤医院外科的罗春生主任医师、徐辉副主任医师、及青年医师张琴等外科专家在手术中打开了患者的腹腔,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惊:患者腹腔内的脏器完全看不到,整个腹腔满是积液和粪水。肠管与肠管之间水肿黏连严重,肠管表面满覆数毫米厚的污物。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手术。患者穿孔时间过长,腹腔恶臭性积液超过4500毫升,已经出现了感染中毒症状。肠道充血水肿严重,操作时稍有不慎就会出血”,罗春生介绍道。

手术台上鏖战九小时

家属医生们帮他捡回一条命

要尽快找到穿孔部位,同时避免对全身脏器造成损害,这需要外科医生有极高的手术技巧。在细心、层层分离粘连网膜及小肠黏连、吸净腹腔积液及高度污染的腹腔积液、反复冲洗及多次仔细探查后,外科医生们仍均未发现穿孔部位。

又一次紧急会诊在术中召开。

医院消化疾病专科谭友春主任医师和医院副院长、麻醉主任导师兼外科代理主任彭书崚先后赶到手术室。会诊讨论认为,手术冲洗出的粪水中,右下腹的新鲜粪水较多,极有可能是穿孔所在部位,可继续探查。

方向明确后,谭友春亲自进行术中深度探查,并发现患者的升结肠及结肠肝曲处有巨大肿块,该处肠管变硬,固定于后腹膜,无法推动,考虑结肠癌已经引起肠梗阻及肠穿孔。“炎症刺激导致肠部黏连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位置明确,但要找到肠管肿瘤绝非易事。因为其周围被层层遮挡,需要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往下走,最终可能才会看到肿物。”徐辉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小时的努力,外科医生们最终在患者右侧结肠回盲部发现了肿瘤,并成功切除。整个手术持续到了次日凌晨五点,历时近 9 个小时,手术最终顺利完成,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ICU)。两天后患者已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转入普通病房。

副本生死大战  两次紧急会诊、九小时通宵手术、一群竭尽全力的医护V2Clean1657.png

谭友春(右二)、徐辉(右一)正在查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病理报告显示,患者罹患结肠印戒细胞癌,肿瘤所在位置为右半结肠回盲部及近回盲部的回肠。T 先生的肠穿孔,主要是由于癌症侵犯肠壁导致组织坏死引起的,出现于如此年轻的患者身上并不多见。根据术中穿孔部位的形状特征,外科医生判断 T 先生的肠穿孔已持续了一周以上。徐辉副主任医师感慨万分:“如此长时间的穿孔,能活下来真的是万幸,太不容易了。”

“他真是‘命悬一线’啊,如果没有医护人员的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林斌的父亲非常感谢医务人员:“医院的医护团队非常棒,每个医生都很负责,判断准确、治疗及时。”

目前,林斌已开始接受术后系统性化疗,病情已明显好转,行动自如。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韦柑潞

编辑:王道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