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内首部《GPP手册》,银屑病创新药或今年在华获批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2-11-08 12:19
bff9d510926e9d4fd99ad408e507f66.jpg

在进博会会馆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将携手皮肤病领域内大咖专家、银杏罕见皮肤病(GPP)关爱中心,针对罕见皮肤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编撰国内首部《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教手册》(以下简称《GPP患教手册》),将以图文结合、通俗易懂的形式,科普GPP疾病知识,为GPP患者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疾病诊疗管理指导。

c4c1c8a19c7c82f7e8104abc9c6466e.png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一种罕见的、复发性或持续存在的皮肤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患者非肢端皮肤会广泛暴发充满脓液的水泡(脓疱),并有痛感,而且可能伴发高热等全身症状。GPP的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伴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和败血症。

不同于斑块状银屑病,GPP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皮肤病,其疾病负担以及预后不容乐观。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GPP的诊断标准和疾病严重度的评估标准,治疗方案也极为有限。GPP患者们对快速、强效且疗效持久的治疗需求十分迫切,对科学、规范的疾病管理知识也有着急切地需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高兴华教授表示,《GPP手册》是我国首个关于GPP的患者教育出版物,手册从患者的疾病认知需求出发,收集GPP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并由GPP患者组织共同参与、对内容和形式上给予咨询建议,旨在搭建医患沟通桥梁,同时通过国内顶级皮肤科专家审阅,力求做到从患者中来到患者中去。

值得欣慰的是,勃林格殷格翰同类首创药物佩索利单抗已于今年9月在美国获批上市,并有望于今年在中国获批,惠及广大中国患者。

佩索利单抗是一种新型选择性抗体,可阻断白介素36受体(IL-36R)的激活,白细胞介素36(IL-36)是一种免疫系统内的信号通路,被证明与GPP的发病机制有关。佩索利单抗是同类首个阻断IL-36受体激活的单克隆抗体,填补了该疾病领域长期以来巨大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从目前披露的临床研究数据上来看,佩索利单抗起效迅速,显著改善症状——54%的患者接受治疗后一周时未有可见脓疱,而安慰剂组的比例为6%;43%接受治疗的患者达到皮肤清除/接近清除,而安慰剂组为11%。此外,佩索利单抗疗效持久,能够在长达12周内维持治疗效果。

基于佩索利单抗的关键性II期临床研究数据,佩索利单抗先后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和优先审评审批资格。该款药物也实现了全球同步研发、同步注册,有望实现“零时差”获批惠及中国GPP患者。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蒋源

编辑:曾文琼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开放湾区 健康中国:第五届进博会报道专题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