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校外资源,促进学子综合素养提升?这一场家庭、学校和社区互动合作的基层中国象棋赛事或许能带来新的启发。11月20日,由南山区西丽街道松坪山社区党委主办的民生微实事“棋心协力,弈动松坪山”象棋比赛在松坪村三期西区广场举行,比赛分为成人组和少年组,经过7轮比拼,马骏、于闯深、董铭珊三位少年获得少年组前三名,聂超、许珍浩、章春林获得成年组前三名。
据松坪山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场比赛吸引了辖区众多象棋爱好者参加,年龄最小的参赛者仅7岁,年纪最大参赛者80岁。“象棋是传统文化国粹,在中国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它也是一种‘跨年代’的桥梁和媒介,让少儿和成年居民实现了同场竞技。”主办方代表说。
基于象棋运动的规律和特点,通过持续举办轻量级赛事带动社区象棋文化氛围提升,弘扬传播国粹文化,探索智力竞技下沉基层,进入社区,进入家庭的新模式,是深圳象棋教育工作者近期构想并付诸实践的新探索。南都记者了解到,本次赛事的组织力量中,不乏社区公益服务者和家长义工,他们充分考虑到象棋竞技“民间基础好,社区氛围佳,互动感强,举办条件便利”的特点为公众办赛,亦以此为契机推动棋类竞技教育,让更多的青少年感知、认知国粹象棋的魅力。
松坪学校小学部象棋教师张玉中表示,深圳学校正在多措并举推动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而象棋活动正好兼具了“五育”中的“智育”和“体育”两项,越来越多的深圳少年开始投身于传承象棋文化的行列中。同时,许多学校也在积极联动社区和家庭,拓展象棋教育的边界,让“象棋热”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走入家庭,培养一批象棋人才后备力量。
学生家长、宝民小学象棋俱乐部会长杨先生表示,象棋文化,源远流长,传承经典,启迪智慧,可以磨炼孩子性情,提升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他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学象棋,曾获区赛市赛前三名。“学校重视棋类教育,我们家长也支持孩子学棋。家校社互通、希望更多人关注棋类特色教育,在新时代下用新的方式继续弘扬国粹。”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谢文涛
图片:赛事主办方
编辑:罗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