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1月5日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该所研究员葛修润,于1月4日20时47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88岁。南都记者了解到,葛修润是我国著名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也曾参与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青藏铁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等国家重大工程和古文化遗址保护工程。1月5日,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发唁电称,全市科技工作者万分悲痛。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将于1月6日至8日设悼念活动厅,届时各界可前往寄托哀思。
葛修润,1934年7月12日生于上海,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进入前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学习,5年后归国,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直至去世。
学术生涯中,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边坡稳定性的矢量和分析方法,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机RMT、实时CT扫描加载设备、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三维地应力机器人等具有开拓性的岩石力学装备。他曾创新性地提出对三峡“一号国宝”——白鹤梁的“无压容器”原址保护方案,在大冶铁矿、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隔河岩水电站、小湾水电站、二滩水电站、青藏铁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等国家重大工程和文物保护的关键技术攻关中,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4年和200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励,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武汉岩土所讣告称,他是我国在岩土工程方面最早引入有限单元数值分析方法的专家学者之一,是岩质边坡工程和地下工程研究治理方面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是岩石力学试验技术和古文化遗址保护工程的开拓者,“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为中国岩土力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南都记者注意到,1月5日,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发唁电称,全市科技工作者万分悲痛,“葛修润院士的逝世,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重大损失,是武汉市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
另据葛修润院士治丧委员会发布的通知,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团体、业界、职工、学生可于1月6日至8日(10:00-22:00),前往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研发大楼南侧悼念活动厅参加追思活动,以寄哀思。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编辑:张亚莉,梁子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