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检察长贾宇调任上海高院,曾率先探索公诉网络诽谤犯罪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3-01-10 18:23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贾宇已出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据《解放日报》1月9日消息,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四十八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会议经表决,决定接受刘晓云辞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的请求,决定贾宇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

察时局关注到,在1月8日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贾宇已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的身份出现在出席名单上。

包括贾宇在内,近期多个省份法检系统“一把手”联动调整。从目前已公开的信息看,除贾宇履新上海市高院代理院长之外,云南省高院院长侯建军出任福建省代理检察长一职,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张应杰出任云南省高院代理院长,江西省高院院长葛晓燕出任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傅信平出任江西省高院代理院长,安徽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董开军出任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

2d66218a7d94432a814207ed2ef7c3c9_noop.jpg

贾宇。资料图

29岁破格评为副教授,曾是“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

随着近期各省两会陆续召开,法检系统的人事调整亦已开启,法检系统内部人事交流频繁,在此轮法检省级两长密集调整中,贾宇是一名典型的学者官员。在进入司法系统工作之前,他在西北政法学院(现西北政法大学)学习工作生活了38年。

1979年,贾宇从青海贵德的乡村考入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就读。1986年,贾宇硕士毕业后留校执教,29岁时即破格晋升副教授

1992年,已近而立之年的贾宇赴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学博士,师从马克昌。

马克昌是新中国刑法学的奠基人之一,与中国人民大学的高铭暄齐名,被称为法学界的“北高南马”。作为马克昌的得意门生,贾宇博士毕业后专心学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司法部、陕西省规划等项目共16项,著有《国际刑法学》《罪与刑的思辨》《死刑研究》等学术著作,在《国际刑法评论》(英、法、西班牙三种文字出版)《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国际国内知名法学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

贾宇学术著作颇丰,也是西北地区首位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贾宇还曾获得“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2010年,贾宇被选任为“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建设教材——《刑法学》”的首席专家。2017年,贾宇入选“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百位法学家”,获评“有突出贡献的法学家”。


出任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力推改革,全国首设反恐怖法学院

2006年,贾宇出任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在任期间力推教育改革。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曾评价,贾宇极为重视实务工作,“他反感现实流行的那种单纯的、刻板教条和封闭的教育评价体系,不放弃在任何可能情况下对它的批判。”

上任两年,他在高校推广学校与实务部门互聘机制,开法学院高校改革先河。自2008年起,西北政法大学与西安市雁塔区检察院、雁塔区法院等实务部门签订协议,让青年老师下基层锻炼一年,让40岁以下的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法官助理和检察官助理,同时聘请实务部门的一线专家到学校为学生授课。

谈及改革,贾宇曾明确表示,就是要解决“教师不接地气”的问题,当时的改革动作受到中央高层的好评。2013年10月,由中央政法委主办,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和30多所著名法学院校参加的法律人才互聘“双千计划”现场会在西北政法大学召开。会上,时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姜伟评价:“西北政法大学将法学教育向司法实践延伸的工作起步早、效果好、经验丰富,值得借鉴。”

贾宇的教育改革不止于此,2016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实施之际,西北政法大学设立全国首家反恐怖法学院(2022年5月20日,学院名称变更为国家安全学院),设置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推动法学与政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融合,旨在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反恐怖主义法治人才。

这无疑与贾宇重视实务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汪世荣曾透露,早在2012年,西北政法大学成功申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贾宇就曾力主将“西北地区的发展稳定与国家安全法律问题”作为研究方向,他认为,这是源于贾宇长期生活在西北,深切了解西北发展稳定与国家安全关系作出的正确判断。

在反恐怖法学院落成之后,贾宇担任该学院首任院长,“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知识综合、业务精湛、能力突出的反恐怖主义人才队伍,是国家当前和相当长时期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需求。”他曾对媒体明确谈及改革的意义,贾宇介绍,学院内的部分博士生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其中一些人还有实务经验,处置过拉萨“3·14事件”、新疆“7·5事件”等重大案件,部分研究生至新疆反恐一线做实训,他还曾对外公开表示,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全民反恐”的重要意义,“一定要由专业部门跟高校、社会各界勠力同心,才能把反恐工作做好。”

贾宇不仅看重师生的实务能力,也极为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尤其是教师如何将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在任校长期间,贾宇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自己也为学生授课,“每学年和一位青年教师共同教授一门《刑法学》课程,随时为同学们解疑答惑。”

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接触,是贾宇的治学风格,据媒体报道,贾宇曾将自己的手机号公布给全校学生,欢迎学生随时提出意见建议,他还时常到学校食堂三楼学生餐厅吃午饭,每次必点牛肉拉面,碰上蹭饭的学生们就请大伙一起吃。

为此,当时的西北政法大学学生甚至专门为贾宇建了一个名为“牛肉拉面”的QQ群,分享讨论校长的生活,从求学、从教、研究、改革无一不包,但贾宇本人却并不知晓。

如今在社交媒体上,仍有不少西北政法大学的学生称其为人亲和,“学生能知道校长的手机号码。”


进入司法系统6年跨3省任职,称直面互联网法治问题就是面向未来

2017年5月,54岁的贾宇离开校园进入检察系统,出任陕西省检察院副检察长一职,从校园到实务部门,贾宇的人生经历也与他一直践行重视实务的理念不谋而合。

谈及离开西北政法大学,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度哽咽,从1979年进入西北政法大学,贾宇在高校学习生活工作38年,对母校感情深厚。在陕西省检察院短暂过渡后,贾宇于2018年1月担任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浙江,作为互联网产业的重镇,各类涉及新业态新技术的案件层出不穷,浙江省检察院也承担着在法治之路上先行先试的任务。

贾宇在浙江任职期间,浙江检察机关曾办理了多个备受公众关注的案件。其中,浙江省检察机关推动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由自诉转公诉,率先探索由地方检察机关起诉网络诽谤犯罪,该案亦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列为指导性案例。

“依靠公民个人力量取证维权是十分困难的。司法机关依职权取证,才能有力有效的保护被害人权利。” 贾宇曾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专门谈及该案,称该案仅证据就有18卷案卷,76张光盘。

“浙江是互联网先发区域,遇到的互联网法治问题更新、更复杂,浙江检察机关在本案的办理中承担起了应有的责任。”贾宇说。

他曾向南都记者谈到,网络空间仍存在与现实空间所不同的具体法律问题,伴随着大数据、元宇宙等概念及趋势,网络介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深,互联网法治研究不仅不能回避而且要同步,司法机关应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法治研究。“直面互联网法治问题,就是面向未来。”贾宇说。

在担任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期间,贾宇也与在校园工作时那样践行着不断改革的理念。最高人民检察院近年来倡导“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2020年5月,浙江检察机关同侦查机关研发推出“非羁码”,引入数字技术对非羁押人员实施人性化监管,据检察日报报道,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率先探索,在办理一起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时,对公司3名涉案高管采取取保候审后赋码实行数字监管,3名高管在取保候审期间带领团队努力挽回损失,追回14.1亿元(实际非法集资约15亿元)的资金。

该案引发高度关注,随后“非羁码”在浙江广泛推开,2021年,浙江省检察机关刑事案件不捕率37.19%、不诉率27.56%,均比2019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相关比率位居全国前列。

在浙江省担任检察长三年后,2020年11月,贾宇再度回到母校西北政法大学,为学生讲述自己在检察院工作的经历并寄语学子:在历史脉络中坚定法治信仰,在实践语境中站稳中国立场,在变革发展中开阔国际视野,在德法兼修中培育平民情怀。

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这是刻在西北政法大学天平楼广场的石碑上的内容,也是贾宇一直秉持的理念。

在赴任浙江时,他曾说过:“不管是校长还是检察长,都是法律工作队伍中的一员,法治信仰不变,平民情怀依然。”

数年过去日前,贾宇再度转换身份,调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理院长,这也是他从校园进入司法系统工作六年来三次履新。

从祖国大西北到东南沿海,从法学教育研究工作到司法实务,也许正如贾宇所言,“变”的是时空、是身份、是任务,“不变”的是初心和情怀。

(部分综合法治日报、民主法制、西北政法大学官网)

采写:南都记者 蒋小天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