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2023年,广东省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530个,总投资8.4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新的一年,大项目将继续挑大梁,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在1月28日举行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专设“狠抓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分会场。各大重点项目、重大平台企业,省重大项目建设专项指挥部和资源要素保障部门相关负责人纷纷建言,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
广州白云站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芯片产品生产线保持满产,伶仃洋上深中通道建设火力全开……春节期间,广东省内多个基建大项目“不打烊”,建设依然如火如荼。广东正以一股“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抓重要投资项目的落地落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艾学峰表示,要抓重要投资项目的落地落实,发挥有效投资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按照‘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要求,牵头发挥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机制和并联审批专班作用,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
来自公路、铁路、航空、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牵头部门和参与企业纷纷响应省委、省政府“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部署要求,明确表态要靠前发力,提速增效。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秦黎明表示,全省铁路项目将争取年内完成投资1200亿元,同比增长15%,机场项目争取完成投资119亿元,同比增长53%;高速公路方面,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华表示,今年该集团承担的省重点高速公路项目共24个,将在原申请360亿元投资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至430亿元;能源项目方面,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灼贤表示,能源集团28个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下达投资额合计约180亿元,将在此基础上力争投资完成率超过120%。
要实现“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目标,需要进一步提高前期工作效率。去年,广东已建立了重大项目的并联审批机制,全面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下一步,广东将通过推广前期工作标准化指引,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前沿服务试点,进一步探索推广承诺制改革的适用范围,切实地由重审批转向重服务,同时进一步地健全省市县并联审批机制,进一步地提高前期工作效率。
以龙头项目撬动产业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发挥着“压舱石”作用,在大力推进“制造业当家”的广东,产业项目也成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首批七大重大外资项目之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在2020年落地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园区,建成后将助力惠州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打造万亿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截至2022年12月31日,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4.2亿美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75.5亿元人民币。
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军认为,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高质量建设,需要国企、民企和外企“三驾马车”一同发力。“我们也关注外企独资准入后的国民待遇。取得相关的资质也将加强公司进一步投资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这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优质外商到广东建设,助力广东省制造业强省的发展。”李兴军表示。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化激光制造与激光增材制造装备研制、销售,多年来在行业中产值一直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是激光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
“高端制造装备体现了高科技的集合,围绕高端制造装备生态链进行产业投资,可以很好地带动上游材料、核心零部件、加工制造,下游品牌端等相关行业发展。”公司总工程师陈根余认为,实体制造配套产业投资的模式在我国建设经济强国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推动支持作用,既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又能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投资撬动作用。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磊介绍,2023年,省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专项指挥部将强化“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以“没有工业投资当家,就没有制造业当家”的使命担当,抓实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把计划的项目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投资、转化成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省市联动、分级负责’的跟踪服务机制,分类分段提供全链条服务,前期项目抓对接,促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促投资;完工项目抓配套,促投产,推动项目真落地、投资真到位、产出真体现。”陈磊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编辑:夏嘉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锚定高质量发展,2023广东这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