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常被称为人类致盲的“隐形杀手”,当人们发现患上青光眼时,视力往往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损害。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发布的《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2020年全球原发性青光眼患病人数超过7600万,我国达到了2100余万,其中致盲人数达567万。
3月12日至18日是“世界青光眼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组织了系列线上线下的义诊及科普教育活动。专家提醒,由于幼儿表达能力弱,又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童的青光眼尤其需要家长仔细观察、提高警惕、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孩子眼珠特别大,又有点鼓,不要只觉得漂亮,也要警惕是不是有青光眼”。
3月15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组织了系列线上线下的义诊及科普教育活动。
5个月大时眼睛“变蓝” 女孩被确诊为青光眼
“女儿5个多月的时候突然就发病了。我记得那天我出去买菜回来,发现孩子的眼睛变‘蓝’了。”3月15日,在中山眼科中心的科普活动现场,宋女士在带女儿参加“儿童工作坊”的间隙,向记者讲述孩子确诊青光眼的经历。
“当时由于急性发作,以为是角膜炎或者什么,因为没能在附近的儿童医院挂上号,经过护士推荐,我们就来到了隔壁眼科医院做检查”,宋女士说,当时虽然是下班时间,但看到孩子的状况,医护立刻开通了绿色通道,医生诊断发现,不是角膜炎,而是青光眼,在医院用过药后,孩子的“蓝眼”消失了。
“第二天,余敏斌教授就为孩子安排了手术”, 宋女士说,手术过后,她带女儿定期复查,孩子的眼压控制得不错,平时也没有特别用药,只是不舒服时滴下眼药水。现在孩子4岁多了,视力也恢复得不错,与正常孩子相差不大。
相对于其他的孩子而言,青光眼的孩子需要家长更多的细心和耐心。宋女士谈到,医生提醒说尽量不让孩子哭,因为青光眼导致眼球的泪腺通道不是很好,为此她常常叮嘱家里人让孩子少哭,也和孩子讲清原因,“哭多了眼睛坏掉了,怎么办?”
看到其他小伙伴玩手机和平板,女儿也想玩,她也与孩子商量,有时候学习需要用到平板,可以用十几分钟,但尽量少用,时间一长,孩子自己也有意识,会注意保护眼睛。
一名曾患过青光眼的小女孩来参加中山眼科中心的“儿童工作坊”亲子活动,自己制作彩泥画。
孩子眼睛特别大?不要只觉得漂亮,要警惕青光眼
宋女士女儿的经历是儿童青光眼患者的一个缩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卓业鸿教授介绍,儿童、青少年的青光眼有两大类,一类是原发性的青光眼,“房水流不出去了,一出生就这样,也找不到具体的原因,这种情况,越早手术就越好”,另一类是先天的血管畸形、组织化的异常而导致,“组织的异常堵住房水流通的路径,我们叫继发的、合并有先天异常的青光眼,确诊后也需要马上做手术。”
卓业鸿记得,他们接诊过的年龄最小患者刚出生才几天,“当时父母发现孩子的整个角膜是灰白的,就抱来给我们诊断,最终我们确定为青光眼,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不过因为孩子年龄太小,麻醉方面也较为困难,所以只能等到有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的时间再进行手术,这样更为安全。”
也有的儿童青光眼不那么容易发现,但也有迹可循,“有的孩子在3岁至五六岁时,眼睛变得越来越大,一开始家长会觉得大眼睛很好看,但是慢慢经过几年后才会发现不对劲,这一拖就错失了最好的治疗时机,虽然也可以手术治疗,但神经恢复没有那么好。”。
也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发现孩子有一点儿流泪,并且眼角膜和黑眼珠不是很清亮就过来看医生,能早期确诊青光眼。
卓业鸿提醒,从治疗上来看,青光眼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因为视神经发育受影响小、将来眼功能会越正常。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卓业鸿在“世界青光眼周”的科普教育活动现场。
长期在黑暗中看手机 更易发生青光眼
长期在黑暗中看手机是否会诱发青光眼?卓业鸿教授指出,有研究显示,连续看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电子屏幕,眼压会越来越高,眼球里的循环代谢、神经反应都会受到影响,“长期不良的用眼习惯,引起反复的眼压升高,也容易发生青光眼,特别是小孩子,不要养成不良的用眼习惯”。
青光眼的定义是病理性高眼压,引起视神经的损害、视野缺损,最后致盲的一类眼病。有哪些症状时应该注意?卓业鸿教授指出,从症状上,青光眼看东西清晰度发生变化,视力会有一个变化过程,感觉上可能双眼有胀痛感。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如果确诊青光眼,尤其需要加强术后的护理以及视力的康复。
“我们一直跟家长强调,你不能看到做了手术眼压正常了,就不再管了,一定要注意眼睛发育过程,在成年之前都要做好视力的康复”,卓业鸿教授提醒,青光眼是跟随终身的疾病,在医生用手术、用药把病情控制住之后,要保持好的效果,就需要家长在术后的强化护理管理,“小孩子因为青光眼视功能已经损伤了,术后我们首先要矫正视力,之后还有损伤之后的康复。”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学科带头人余敏斌教授在义诊活动中。
家族有青光眼 要警惕遗传性青光眼
青光眼可以预防吗?青光眼通常可以分为3大类,即先天性、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大多是指遗传得来的青光眼,或是先天性疾病伴发青光眼;原发性是指无明显原因引发的青光眼,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为环境因素、个体差异或是遗传原因导致;继发性是指有明确病因导致的青光眼,如外伤、其他眼部或全身疾病、心理精神因素等。
由此,卓业鸿教授提醒,如果家族里有两代人都有过青光眼,就可能会有青光眼的家族遗传,那么年轻人生育时可以提前做一些遗传性的检查,以及产前诊断。
对于先天性的青光眼怎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据了解,目前的新生儿筛查中并没有普及青光眼筛查,医护一般是对高危人群进行检查,通过眼底照相来了解初步情况。所以,家长以及助产士、儿科医生等都要对此有所关注。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伍月明 通讯员唐艳丽
编辑:李文,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眼健康研究所
呵护光明 关注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