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建在校园里的“生态农场”!家校社企共建劳动教育园地

南方都市报APP • 教育大件事
原创2023-03-24 19:13

在这孕育希望的三月,香蜜湖片区“紫色城堡”内,又一个校园生态农场迎来了丰收的盛景。3月22日,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南校区举行了“紫堡·农梦园”劳动实践基地开园揭牌仪式,集团校领导、共建单位嘉宾、市劳动教育教研员、行政干部、家长及师生代表等莅临活动现场,一起品尝师生们亲手种出的瓜果蔬菜,享受丰收的果实。

800x534_641d759652968.png

800x534_641d75970201f.png



活动仪式上,教研员、家长分享体会

当天活动仪式由揭牌仪式、园区参观、劳动体验三部分构成,领导嘉宾们与学生交流互动,气氛愉快活泼。深圳市教科院劳动教育教研员韩青老师表示,深圳高级中学南校区劳动基地建设特色鲜明,融合生态文明教育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路径研究,视角准确,有发展前景。

活动后,家长代表纷纷发表感想。家长感想共两个关键词,一是“用心”,学校在校园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打造这农梦园劳动实践基地,这是学校在育人方面的用心与实干;二是“成长”,孩子们在农梦园能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身体力行地参与劳作,有分工有协作,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同时孩子们通过劳动中的体验和感受,会更加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养成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的品德。

800x450_641d758fe9f65.png


800x601_641d75934edd3.png


家校社企共建,农耕园成为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平台

据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党委委员、南校区负责人李齐玲主任介绍,为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由南校区主导、在香蜜湖街道、东海社区、农科中心等多方共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历时11个月,“紫堡·农梦园”精彩呈现。基地占地1100平方米,目前有农耕园,蔬菜园,百果园,芳草园四大园区。包含番茄品种园,番茄种植园,小麦种植园,水培区。基地形成了以种子收集为主线,芳香植物、花卉、农作物、蔬菜瓜果种植,果实农产品再加工等劳动教学内容的综合实践平台,可全年开展传统农耕、现代农技、主题项目探究式教学。


以“农耕园”为依托建构省级劳动课题,深度推动五育并举 

据介绍,2022年12月深高南校区成功申请了省劳动课题“融合生态文明教育的城市初中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研究”,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党委书记、校长邵爱国亲自担任课题主持人,以课题为引领,南校区开始了全员化、校本化的课程开发和教研探索。结合初中三个年级学生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和育人目标,六大主题课程应运而生。生态农场课程——让孩子们在生产劳动中培育生态文明情感;社会调查课程——让孩子们在服务劳动中增强生态文明责任;公益生态劳动——让孩子们在劳动奉献中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美丽校园计划——让孩子们在校务班务劳动中养成文明习惯;社会生态实践——让孩子们在校外实践中提升文明生活能力;生态文明活动——让孩子们在多彩主题节日活动中丰富生态劳动形态。其中生态农场课程之“小种子大未来”紧密依托“紫堡·农梦园”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和实施。孩子们在“劳”中学,在“动”中悟。

南校区学生处孙丽主任介绍,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集团邵爱国校长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各校区都有各具特色的劳动实践基地。南校区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六大主题课程,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在动手操实操中培养劳动技能,体会劳动的成功感、幸福感,逐步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美”的价值认同。劳动课程的开展也使学生压力得到调节,各种焦虑得到缓解,是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助力。

据了解,2022年12月,深圳高级中学南校区“家校社协同,共建良性育人生态”项目荣获第八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今后,南校区将继续依托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劳动项目,建构以劳动必修课程为主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融合劳动教育关键环节,优化劳动项目教学实施,发挥家庭基础作用、学校主导作用和社会支持作用,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

800x534_641d75954a243.png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编辑:罗悦媛,周正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