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央部门(单位)在财政部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公开了2023年部门预算。从2009年中央预算首次公开,到2010年78个中央部门第一次公开部门预算,如今中央部门每年3月向社会公开“晒账本”已成惯例。
预算公开被视作打造阳光透明政府、保障公众知情权、强化外部监督的机制性安排。一般而言,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内容涵盖部门总体收支预算情况、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情况以及重点事项说明等。
今年在3月28日集中公开时间段公布预算的中央部门共97个,与去年的102个部门相比减少5个。南都记者了解到,个别部门因机构改革等原因,暂时推迟了预算报告发布时间。
从今年已公布的各部门收入总预算看,有5个中央部门今年的收支总预算达千亿元以上,也有5个部门今年的收支预算不到1亿元。
据财政部统计,今年集中公布预算的部门中,有79个部门公开了126个项目的项目文本;有95个部门公开了790个项目的绩效目标,比上年增加63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近年来,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中关于绩效管理的信息披露越来越多……预算公开情况说明更完备,可以让公众了解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
此外,在中央连续多年号召“过紧日子”的背景下,今年97个部门全部说明了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合理保障重点支出需求等情况。
97个中央部门晒预算,5个部门不到1亿元
中央部门的收支来源主要来自于今年中央财政拨款、上年度结余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事业收入等。据南都记者统计,今年已公布的97个中央部门收支总预算逾两万亿元,共计约2.37万亿,较去年的2.45万亿略有降低。
从收支总预算数额来看,目前“钱袋子”最多的前十名依次是教育部、税务系统、国家卫健委、国家消防救援局、中科院、国铁集团、科学技术部、海关总署、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其中有5个中央部门今年的收支总预算达千亿元以上,教育部最多,超过6147.37亿元;其次为税务系统,达到2781.86亿元;国家卫健委达到2687.46亿元。
今年已公布的97个中央部门账本中,部门预算最多的十个部门。南都制图:宋凌燕
“钱袋子”较少的部门则包括中国老龄协会、中国记协、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国务院参事室等,上述五个部门今年的收支预算都不到1亿元,中国老龄协会最少,有7142.71万余元。
今年已公布的97个中央部门账本中,部门预算最少的十个部门。南都制图:宋凌燕
机构改革已带来部门财政拨款变化
今年已公布的97个中央部门的财政拨款总额不到7000亿元(6950.54亿元),与去年102个部门的近8000亿拨款(7987.27亿元)相比,缩减了约1000亿元。
从已经公开的数据看,今年60个中央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金额,相较去年有所增加;同时,有32个部门今年中央拨款预算少于去年。
其中,一些部门的财政拨款数额变化是因为机构改革。比如,今年1月正式挂牌的国家消防救援局,由曾经的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和森林消防局两个部门整合而成,该部门今年的中央财政拨款比去年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拨款预算增加110多亿元、30%多。
本轮机构改革中,国家乡村振兴局已并入农业农村部,不过,在今年农业农村部公开的部门预算中,国家乡村振兴局的9张预算表还是单独列出的,中央拨付两个部门的一般公共预算分别为158.11亿元和2.47亿元,相较去年都有所增加。
此次预算公开,也是银保监会首次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监总局”)名义公开发文。“机构改革工作正在推进过程中,暂按银保监会相关情况公开2023年度部门预算,预算执行中将根据机构改革情况依法依规作相应调整。”公开的部门预算指出。今年,金监总局(银保监会)的收支总预算相较于银保监会2022年度有所减少,不过财政拨款数额略有增加。
今年,财政拨款预算增幅较大的部门还包括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人社部、财政部。供销合作总社今年的财政拨款超过13.6亿元,比去年3.4亿元的预算拨款额增加近3倍。不过,在供销合作总社公开的部门预算中提到,今年拨款预算比2022年执行数减少1.6亿元,下降10.57%,主要是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减少。
人社部今年财政拨款预算达到56.81亿元,比去年增加16亿元,增幅近40%,人社部在公开的部门预算中说明,拨款增加是为了“合理保障博士后经费、国际组织会费等支出需求”。
财政部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拨款超过63亿元,比去年的预算数(46亿元)、执行数(47亿元)都增长超过30%,公开的财政部部门预算说明:主要因为“外交支出中的国际组织捐赠增加”。
32个部门财政拨款减少
在中央连续多年号召“过紧日子”的背景下,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数额减少的部门也有所增加,达到32个。
其中,国铁集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降幅最大,减少300余亿元。公开的部门预算指出,主要原因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减少,具体款项主要在于今年铁路路网建设预算数为0,比2022年减少394亿元。
另外财政拨款降幅较大的应急管理部、最高人民法院,分别是因为基本建设项目、中央基建投资项目支出减少。
“三公”经费疫情后恢复性增加
过去几年“三公”经费预算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有64.96亿元,比上年有所增长。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前两年受疫情影响,各部门因公出国(境)费预算压减较多、基数较低,今年出现恢复性增加,主要用于支持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保障中央部门开展对外交往、参加重要双边多边会议等。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29个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增加,增加较多的部门有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外交部。外交部今年“三公”经费预算较去年增加2355万元,主要是因为疫情形势变化,出国团组增加。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三公”经费增加5400余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867.87万元,比2022 年增加418.63万元;另外增加的5000万元用于公务用车购置,公开的部门预算中提到,增加原因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公务用车改革完成后,首次更新编制内报废车辆。
此外,今年有11个中央部门压减了“三公”经费预算,57个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与去年持平。
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各部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从严控制,均不超过上年水平。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减少约16亿元。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 宋承翰 实习生 柳宇成 发自北京
技术:梁秀霞 郑冰蓉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中央部门晒账本:今年钱将花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