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肿瘤穿过肾脏直至肾门,精细化手术成功摘瘤保肾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4-07 09:41

正常成年人的肾脏也就是10-12厘米长、5-6厘米宽、3-4厘米厚。可今年50岁的李先生的右肾上却长出了一个长达10厘米、横穿肾脏中部至肾门的巨大肿瘤,而且生长迅速。若按传统手术方案,摘瘤过程中势必极难保下对手术精细度、缺血时长有着严格要求的肾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罗俊航教授通过仔细的术前设计,成功在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下精准地实现了脆弱肾脏上的“精雕细琢”,摘除了患者直径10厘米的巨大癌肿不说,还保住了患者的肾脏。

副本10cm肾门肿瘤1292.png

三维重建后正面,右肾10厘米大肿瘤横穿肾脏中部至肾门;绿色为肿瘤,褐色为肾脏,红色为动脉,蓝色为静脉。

800x468_642f6d3fc66c2.png

三维重建后背面观,右肾10厘米大肿瘤横穿肾脏中部至肾门;绿色为肿瘤,褐色为肾脏,红色为动脉,蓝色为静脉。                                                      


本以为是肾脏良性肿瘤

不想两年后已快速疯长

李先生两年前在当地B超诊断右肾中部有一个7厘米大肿瘤,考虑“良性错构瘤”可能性大。因为有了这一良性肿瘤的判断,李先生也就没有进一步地进行诊治。

今年稍早前,李先生到当地医院复查CT发现肿瘤已长至10厘米、横穿肾脏中部至肾门,而且肿瘤并非“良性错构瘤”而是“肾癌”。考虑到肿瘤位于肾脏这一特殊区域且异常硕大,在咨询了多家医疗机构均表示难以保住右肾的情况下切除肿瘤。李先生慕名找到了中山一院泌尿外科罗俊航教授。经过仔细阅片、问诊,罗俊航教授确认患者肿瘤还没有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或者远处转移,属于T2期肾癌,按肾癌指南标准在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施行保肾手术。

“这一位于肾脏中部的巨大肾癌保肾手术的难点在于切除范围大、创面深,为防止术后出血和尿漏需要对创面精细缝合,而且还需要肾脏重建,在这些操作过程中相比简单的小肾癌手术需要较长的肾动脉阻断和肾缺血时间,但是当肾缺血时间超30分钟时肾脏不可逆损伤风险随之增加,两者之间存在矛盾。考虑到巨大的肿瘤靠近肾门,分离过程中有损伤肾动静脉、下腔静脉、肾盂、输尿管等出现大出血和尿漏等风险。”罗俊航教授表示。

患者和罗俊航教授.jpeg

罗俊航教授(左二)和患者李先生。

肾脏缺血仅20分钟

精准施术成功摘除庞大肿瘤

手术团队术前为患者精心制作肾脏三维重建模型,清晰显示肿瘤与肾门区域重要结构有助于避免术中的意外损伤,根据肾脏三维模型设计个体化的保肾手术方案。

手术中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术中超声实时定位和肾分支动脉分部阻断的“组合拳”技术,精确定位和分离肿瘤,对肾分支动脉进行精细分离和辨识,分步阻断供应肿瘤分支动脉和供应正常肾分支动脉,创面深部缝合满意后先开放正常肾供应分支动脉再继续浅层缝合,显著缩短了肾缺血时间,肾缺血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极大地保护肾脏功能。术中出血少(约150ml),没有出现并发症,术后第6天顺利出院。

pic_852233

罗俊航教授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进行精细化手术。

据悉,罗俊航教授团队综合应用肾脏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术中超声实时定位以及肾分支动脉分部阻断的“组合拳”技术,在巨大复杂肾癌的保肾手术中充分显示优势并获得成功。创新性技术在30多场国内外重要会议中宣讲,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中发表。

800x480_642f6eb94bcdd.png

1280x359_642f6eb914a19.png

创新性技术在30多场国内外重要会议中宣讲,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中发表。

针对肾脏肿瘤尤其是肾癌等恶性肿瘤的防治,罗俊航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健康人每年进行一次肾脏B超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肾肿瘤,实现早诊早治;其次,当B超发现肾肿瘤时,不能单凭B超判定良恶性,需要进一步进行CT检查明确良恶性;最后,巨大复杂的局限性肾癌的切瘤保肾手术需谨慎,需要满足有成熟的技术经验和残留足够的肾单位这两个条件才可施行。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彭福祥 郑亦楠


 

 

编辑:王道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