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半放、含而不露,如美人樱唇半启的广东含笑、花姿优雅、气味芳香,如舞者低头偷笑的美花石斛……漫步在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皆风景。这是广东省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前夕,南都记者走进了位于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秘这片野生动植物的“乐园”。据广东省林业局透露,拟建的南岭国家公园记录分布有野生动植物共5470种,其中野生高等植物4748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22种。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石门台保护区不断刷新动植物新种记录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英德市北部,处在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地层古老多样,地貌复杂,过渡气候适宜,具有各式各样的生态环境,因而许多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甚至温带的动植物都荟萃于此,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对于动植物区系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据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郭国新介绍,目前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共拥有高等植物2823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20种,其中就包括了广东含笑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
美花石斛。(李远球 摄)
近年来,随着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生物科研监测工作的不断推进,科研工作者和保护区工作人员先后在保护区内发现并发表了多个动植物新种。
“我们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特有的英德睑虎和蒲氏睑虎发表后,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李远球称,这两个新物种在新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与其他睑虎属种类一起被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近年来接连发现新物种,进一步印证了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同时为广东筹建首个国家公园——南岭国家公园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根基。
南岭国家公园(拟建)内记录野生动植物共5470种
南都记者了解到,拟建的南岭国家公园规划面积约1931.57平方公里,涉及韶关和清远两个市,整合了包括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14处自然保护地,是特有、珍稀、濒危物种高度聚集区,物种资源十分丰富。
香港毛兰。(李远球 摄)
据统计,拟建的南岭国家公园记录分布有野生动植物共5470种。其中野生高等植物4748种,占全省野生高等植物的71.31%;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22种,占全省陆生脊椎野生动物的68.63%。
弯果奇柱苣苔。(李远球 摄)
近年来,广东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目前已建立了1361个自然保护地,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智慧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和“两园一中心”融合发展项目有序推进,南岭国家公园保护修复与生态监测工作稳步开展。
据最新数据显示,广东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1052种,高等植物6658种,物种资源丰富而多样,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广东省林业局印发的《广东省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中提出,到2030年,广东省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5%,全面形成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水平和自然教育服务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广东省将持续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努力将南岭国家公园打造成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家名片、粤港澳大湾区的北部生态屏障、南岭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中国自然保护地自然体验和生态教育示范区,开展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就地保护行动,不断构建和完善科学规范的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
记者手记:在深山中,与珍稀植物来个“面对面”
了解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最好方式,就是跟着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深入未开放的区域,与珍稀动植物来个“面对面”。
从英德市区到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进管理站,需要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途中经过石灰铺和石牯塘两个(小)乡镇后,车子就一头“扎进”南岭山脉南缘的群山之中。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峰林峡谷千奇百怪,生态景观奇特秀丽,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生态资源具有较高的艺术、美学、观赏、文化和科学等价值,被誉为“南岭绿色明珠”。为了识得石门台真面目,我们步入保护区的第一站,是一个被当地俗称“情人崖”的观景台。
观景台的下方,就是著名的广东大峡谷。向北远眺,可以发现岭南地区充沛的降水把石英砂岩地貌侵蚀得峥嵘突兀、怪石嶙峋,因此在深山峡谷之中,发育着大面积砂岩峰林景观,让人叹为观止。峡谷之中,更有瀑布从山中一泻而下,水流自由落体的轰鸣声,即使相隔数公里,也能听得十分清晰。
正在寻找珍稀植物的李远球。
离开“情人崖”,我们搭乘一台面包车从前进管理站旁的山路逐步往峡谷的方向进发。不过,在行驶了约10分钟后,由于被告知后续的山路不仅坡度大,地面还相当湿滑,在过了前进水电站后,水泥硬化路面将会被石头路面所取代。因此我们只能跟随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李远球,乘坐森林消防吉普车继续前行。
山林间的小瀑布。
李远球深耕于保护区多年。这些年来,他深入保护区拍下无数的珍稀植物照片,放置了一批红外相机,抓拍下多种野生动物。“美花石斛、香港毛兰……”他对当地的野生植物如数家珍,即使是在摇晃颠簸的吉普车上,他仍然兴致勃勃地向我们展示他前阵子拍下的多种野生植物的照片。
广东杜鹃。
当天的行程中,我们的目标物种是珍稀的弯果奇柱苣苔。这种植物只生长在石英砂岩地貌的峭壁上。吉普车在山路上疾驰了数分钟后,停在了一处小瀑布前。李远球第一个跳下车,他深知这种靠近水边的峭壁上,无论是湿度还是光照都有利于不少石英砂岩植物的生长。在他的引导下,我们亲自用相机记录下了弯果奇柱苣苔,以及生长在周边的黄花大苞姜、紫背天葵等野生植物。
崖壁上的紫背天葵。
不过略有遗憾的是,当天弯果奇柱苣苔仍未到花期,只有其中的一株伸出了紫色花苞。“弯果奇柱苣苔的花期在五月下旬,每年具体开花的时间会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李远球告诉我们,野外考察的魅力就在于,珍稀动植物的样子是可遇不可求的,这也是他深耕于保护区,年复一年地深入自然记录野生动植物的动力所在。
听着今年的第一批蝉鸣,边走边观察路边山崖上可能出现的珍稀动植物,不知不觉在深山中度过了两个多小时。正午时分,当饥肠辘辘的我们回到前进管理站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好了一桌饭菜等候着。
吃着饭,看着窗外院子里一排的广东含笑被山风吹拂时展露出金灿灿的叶面,背后映衬的是郁郁葱葱的南岭群山。这就是大自然造就的野生动植物的“乐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守护这份宁静、自然、和谐与美丽。
专家说:南岭国家公园具有四方面保护意义
“南岭国家公园是中国亚热带过渡区生物区系的汇集区域,无论是植物多样性,还是陆栖脊椎动物多样性,都是中国陆地生物多样性特丰产地和珍稀濒危物种富集区域。” 广东省自然保护地专家委员会专家、广州大学国家公园研究中心教授黄金玲在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场受访时表示,拟建的南岭国家公园不仅是属于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山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陆地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全球性的科学保护价值。
黄金玲认为,南岭国家公园具有四方面保护意义。 首先,该公园保存有完整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原生植被垂直带,是全球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分布区和中国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性分布区; 还是我国生态安全体系框架的关键节点,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框架初步建立,生态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为生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黄金玲说。
“同时,南岭国家公园是中国14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是特有、珍稀、濒危物种高度聚集区,是野生鳄蜥集中分布地及穿山甲和黄腹角雉的重要分布区,是孑遗植物冰期避难所。”黄金玲表示,该公园还集中了花岗岩、砂岩和石灰岩岩溶三种地貌类型,该区域地质构造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山字型地质构造体系”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乃至世界地质研究基地。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吴璇 实习生 潘竞儿
图片:南都记者 陈卓睿(除署名外)
通讯员 林荫
编辑:陈卓睿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绿美广东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