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女性健康管理,要关注骨标与激素检查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5-27 13:24

关注女性激素水平、骨质疏松问题,帮助更多女性实现健康管理。近日,“诊爱女性健康”媒体大师班活动在广州举行,与会专家强调,关注性激素检测在妇科疾病治疗以及提高骨质疏松防治意识对女性健康尤为重要。

性激素变化贯穿女性一生

会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副主任王芳以“性激素检测在女性健康中的临床意义”为题做了分享。近年来,受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性激素水平异常的困扰。事实上,从青春期、发育期到绝经期,性激素的变化贯穿于女性一生。王芳教授指出:“卵巢是分泌性激素的器官,女性健康要从保养卵巢做起。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和储备能力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改变,引发各类疾病。”常规女性的性激素包括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和孕酮(P)六项。除了影响情绪、生育,性激素对减少神经、心血管、结肠、泌尿相关疾病的发生也有作用。较少提及的是,性激素有助维持骨量,防止发生骨质疏松发生。

图片1.jpg

王芳教授还表示:“激素及AMH是评估卵巢和助孕治疗中的必备的、重要的工具,而配有超声检测,使得结果相互验证,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目前,激素检测是临床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的方法之一,其中,抗缪勒管激素(AMH)被认为是评估卵巢储备功能最有效和敏感的指标,也是近年来临床上最常用的、共识度很高的指标。与其他传统的性激素检测相比,AMH检测相对来说更方便、快捷,不受女性月经周期和激素药物的影响,帮助女性快速了解自身卵巢储备功能。

图片2.jpg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副主任王芳

2035年我国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预计达483万例次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妍以“骨转换标志物在健康管理的应用”为主题进行分享,并呼吁广大女性提高骨质疏松防治意识,建议45岁以上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她还指出,骨质疏松症病因比较复杂,受多重危险因素影响,包括老龄化、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等。

图片3.jpg

尽管骨质疏松症危害性较大,但是可以预防和缓解的。近年来,骨转换标志物(BTMs)检测在骨质疏松防治管理中的价值日益凸显。王妍主任介绍道:“BTMs是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或酶类,通过BTMs检测,可用于鉴别骨质疏松,预测骨丢失速率、监测药物疗效,对于优化骨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骨转换标志物中,P1NP和β-CTX是目前临床被广泛应用的两种骨转换标志物,能够反映全身骨代谢变化,在治疗开始后3个月即可反映药物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王妍主任指出:“目前,骨密度(BMD)检测是国际公认的骨质疏松诊断‘金标准’,但其存在变化周期长、不同方法测定结果不同等局限性,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推荐P1NP/β-CTX作为监测和随访的指标,联合BMD可以更好地预测骨折风险。”

图片4.jp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妍

此次“诊爱女性健康”媒体大师班活动是该系列面向公众的第三场科普活动,未来将继续与学术、传媒、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携手,推动女性健康科普工作的开展,促进疾病的早诊早治,为中国女性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晏梦娟

编辑:曾文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