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一棵中国红!”福田红树林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今日揭牌

南方都市报APP • 福教动态
转载2023-06-15 20:30

“我要种下一棵,红树;种下一棵,中国红”,在福田区五名学生声情并茂朗诵原创童诗《追梦,中国红》的音乐声中,福田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两所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揭牌活动拉开序幕。

6月15日,福田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红树林)揭牌活动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举行。福田区人民政府区长周江涛,副区长朱江,区教育局局长王巍,区水务局局长刘慕军,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福田局局长王伟,区科协副主席温建国、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菘、高级工程师胡柳柳,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主编陶然,红树林生态公园园长、红树林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孙莉莉等出席活动,校长代表、学生代表们共同见证。

前排合影.jpg


随着与会嘉宾将红树胚轴种入育苗台中,福田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两所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正式成立!红树林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创建,旨在鼓舞儿童青少年,旨在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各学校充分利用红树林自然教育资源,开展红树林童诗创作、诗歌朗诵、观鸟、湿地、植物多样性等丰富多元的课程。

 

成立六大“少年调研团”,研究性学习

活动现场,优秀小作者南园小学博物社社长陈奕帆同学分享自己和同学们观鸟研学、写观察日记,坚持参与户外教育带来的收获与体验;福田校园文学杂志《遇见》杂志设立红树林创作专栏,重磅推出了《“我眼中的福田国际红树林中心”征文选》,学生们通过文学作品、摄影作品分享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和研学体验,表达了弘扬红树精神、践行红树精神的决心和行动,少先队员们将期刊赠送给了现场嘉宾,得到了嘉宾的一致赞许。

 

举旗.jpg

周江涛为研学少年团的同学们授旗,并高度赞扬了研学实践课程走出教室的研学新模式,这些少年团是福田区以福田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两所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立为契机组建的,目前已组建了绿水青山守护团、深港共建研学团、“未来学校”探索团、产业发展调研团、金融业态体验团、使命传承少年团。

领导勉励学子.jpg


后续这些少年团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工业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等研学实践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锻炼学生独立生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现场,朱江为“獭獭杯”优秀生态小主持人颁发签约证书、为优秀湿地教育导师颁发导师证书,并充分肯定了福田师生在自然教育和生态保护上付出的努力。前期持续两个多月的《“獭獭杯”生态主持人选拔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同学们积极参与,用精彩的作品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

吉祥物.jpg

揭牌后,周江涛和与会嘉宾、学生一起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参观生态公园科普馆,学习候鸟知识、湿地知识、生物多样性知识,了解红树林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感受“红树精神”。他勉励现场学子:“同学们要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快乐成长!”

 

持续传承红树精神让红树精神成为福田广大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动力

生态公园和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长期面向福田区所有中小学开放预约,平均每年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近百场,已有两万余名福田师生陆续前往学习。“学校经常开展红树林生态保护课程,从课程中我学到了红树精神和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红树在不稳定的泥土中顽强扎根,在高盐度的海水里奋力生长,它们身上顽强拼搏、坚韧不拔、忍耐包容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现场参加活动的学生代表们争相发表感想。

深圳正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的筹建工作,全力打造这张新的城市“生态名片”。作为深圳“市树”的红树,是湿地重要物种之一,也是深圳精神的文化象征。随着基地揭牌,福田广大儿童青少年将从教室走进红树林、走进大自然,学习并践行红树的“先锋精神、吃苦精神、利他精神、奉献精神、忠勇精神、大爱精神”,让红树精神为福田广大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四有”好少年。

福田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红树林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创建是用好社会育人资源、强化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典范,是福田落实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探索,也是构建生命价值观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能力,让学生了解福田、热爱福田、热爱深圳、热爱祖国,顺利成长为有幸福感的未来人才。

 

福田教育持续打造“行走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共享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最真的知识在实践。近年来,福田教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牢校外实践活动育人载体,积极推动区域资源共享、共建,将校内、校外资源打通,建设多样化、特色化的研学实践基地,打造“行走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共享的课堂”。

2022年6月,福田区率先在全国打造了首个聚焦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文化平台——福田区公共文化研学基地。一年时间里,福田区5个研学基地开展百余场主题鲜明、形式丰富的公共文化艺术研学活动,以及300堂“共性+个性化定制”校内艺术课堂,以公共文化研学的方式构建教育新生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利用好课后延时、周末等时间提高文化艺术涵养。

另据了解,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福田正全力推进金融、科创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鼓励福田少年走出校园以城市为师,以院士、专家为师,通过少年视角调研“一榜三令”核心场景,调查中国式现代化的福田实践,南方都市报社拟联合福田区教育局策划推出“最潮中国观 福田少年行”系列主题活动,培育思政课平台,走访调研深圳福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面貌。通过这些系列主题宣讲活动,“圳少年宣讲团”将自身的调研经历和心得分享进更多福田校园。

未来在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下,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力度还将持续加大,课程内容将不断丰富,社会资源将更有效整合,形成“个个有研学,人人得发展”的研学实践氛围,促进福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摄影/摄像:南都记者 许松龙  通讯员 韦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