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官网正式公布了“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其中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团队的“滋润与共享:生态文明教育立体育人体系探索”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早在2019年,福田区教科院党委启动了“2022国家教学成果奖孵化项目”和第三期“双培养”工作,此项成果也是孵化项目结出的硕果。据悉,该课题组由孙利秋、郭其俊、杨春生、张玉彬、廖文和孟祥伟几位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博士等专业人士组成,均有丰富的中小学教育经验,深耕教育多年开展深入研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成为世界关注主题,生态文明教育意义重大。福田区率先响应并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深圳福田区地理教育品牌,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创新探索,构建出“滋润与共享:环境教育区域共建模式”。
教研员孙利秋及团队针对和谐共生理念相对缺失、生态文明教育相对薄弱的问题,探索环境教育区域共建模式。该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行合一实践观和天人合一文化观,以先导思维把地理学科建设融入区域治理、教育创新探索,构建出“滋润与共享:生态文明教育区域共建”模式。
项目以生态系统为隐喻,强调建构家校社、宣与教“双线并轨”的长效机制,培育同频共振“赋能”生态;强调学生中心,多样化学习“释能”机制,构建“四层三模”体系,立足教育创新,打造“解说学习型、五感体验型、手工创作型、场地实践型、拓展游戏型及公众参与型”等多种探究体验性课程,建立交互学习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润泽生命成长,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一直以来,福田区教科院都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将红树林课程纳入长期的、持久的、有影响力的福田区生态文明教育品牌,助力推进广东省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随着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建立,深圳还将肩负更多国际交流合作责任,成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未来,福田区将依托获奖优秀成果进一步认真履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使命担当,助力全国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朱晓芳
编辑:罗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