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作了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近日,国家发改委官方公号发布了报告原文。
报告介绍,中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粮食单产每亩386.8公斤,较5年前分别提升了498亿斤、13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这是中国寒地香米之乡——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的一处品种稻田展示(9月3日摄,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魏海 摄
报告介绍了国内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极端气候事件有所增多,农业灾害风险加大。与此同时,粮食作物病虫害连年发生、数量增多、范围加大,对我国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二是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尚不稳固,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依然突出,耕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
主要风险包括:一是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粮食需求仍将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二是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偏紧。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欠佳,人均耕地占有量和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给全国粮食供应安全带来挑战。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依然存在短板。育种全链条创新不够。农机研发及应用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老龄化,人员配备不足。四是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耕地使用细碎化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粮食生产难以通过规模化经营形成比较优势。同时,近些年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多,比较效益低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报告还介绍了下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工作考虑。包括,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大力落实藏粮于地、积极推进藏粮于技、加大农业保护支持力度、切实提升粮食调控能力、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和流通体系、不断提高多元食物供给能力、深入开展粮食节约减损行动等举措。
郑栅洁还感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粮食调控、立法等工作的重视。他称,今后将在全国人大的监督下,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采写:南都记者 宋承翰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