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大剧院圆满落幕。于第三场上演的13个现代舞作品,生动体现出中国现代舞人舞悟当下、鉴思未来的艺术追求与火热实践。
《停留片刻》
当晚,多数现代舞作品从个体的心灵感知出发,体悟生命的自在与自洽,思索与探寻人生的哲学命题。《林中空地》借助海德格尔的哲学理念,试图通过身体变化照亮生命之光;《望向你的方向》通过双人舞形式揭示人和人之间亲密疏离的内心状态,抒发追求美好的情思;《停留片刻》以编导对当下每一片刻的思忖,通过现代舞语汇诠释出对人生的豁达;《外套》在充满无限可能的肢体表达中尽情表现出生命所呈现的不同状态;《我的“狂想曲”》通过展现“我”回家后异想天开的狂想场景,传递出勿忘给生活加颗糖的乐观人生态度;《你的名字》(原名《自述》)通过体悟成长中的人生况味,进一步表达了珍惜当下、享受当下的主题思想;《蜗牛》(原名《圆来》)借助圆形容器装置进行演绎,以此表达内心追思,折射出对生命变幻无常、缘起缘落的感怀;《秘密》通过生活化的动作、戏剧化的处理、以及诙谐幽默的表演,传递对“秘密”多元而独特的理解与思考。
《外套》
《蜗牛》(原名《圆来》)
一些作品试图通过身体与节奏的再创造来赋予人在自然与现实环境中的关怀与关照,发人深省。《天鹅湖》借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组曲,创造性地描绘了怀揣梦想的异乡人在包容、友好且充满机遇的城市中勇敢逐梦的美好情景。《大地回声》则是力求用身体的质感和形态,呼吁人类需借“大地之子”之名对土地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开反思和做出改变。
《天鹅湖》
一些作品通过探寻传统文化和现代舞身体的连接,继而在两者碰撞中找到融合。《观》尝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舞语汇中,在探索独特身体运动方式的同时反观内心;《推·敲》从中国传统武术中找寻创作灵感,以空间意识结构身体关系,进而展现进退、攻守、分合等辩证关系。还有的作品从民族认同感出发建题立意,彰显浓厚家国情怀,如《重圆》以温情而又深沉的情感表达,舞出同胞间同心同圆、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
《观》
在最后一场的第二现场中,中国舞协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冯双白,中国舞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赵铁春两位点评嘉宾,继续为观众带来了生动精彩的点评。他们一致认为,当晚的作品都各具鲜明特色,有各自的艺术表达和极致的审美追求,有对形象塑造的象征性多义表达,进而给予继续向前的力量;有对经典作品的重构解读与重新审视,让观众在欣赏轻松幽默的表演过程中也赋予了作品多样的可能性;还有借自然与人的关系进而触碰生活本质,由此带来惬意舒爽、游思自如的观感;还有的作品内观和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从而展现舞蹈所独具的魅力与力量。
最终,经过三场终评的激烈角逐,《静听松风》(原名《如六·君子》)《湾》《塑骨》在当代舞作品中得分排名前三位;《停留片刻》《大地回声》《外套》在现代舞作品中得分排名前三位。其中,《静听松风》与《停留片刻》为深圳出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深圳共有六部作品入围“荷花奖”终评,涵盖当代舞与现代舞,成绩斐然。9月23日,由香港舞蹈团、深圳市舞蹈家协会、深圳市罗湖区文联演出的《静听松风》参评“荷花奖”当代舞终评。9月24日晚举行的现代舞终评,深圳共有5部作品登场,分别是由深圳市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和体育中心、胡胡先生(深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圳当代舞团演出的《天鹅湖》;由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深圳市南山区舞蹈家协会、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演出的《林中空地》;由粤港澳文化艺术人才交流协会、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深圳南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演出的《重圆》;由深圳市舞蹈家协会、深圳歌剧舞剧院演出的《停留片刻》;由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深圳市南山区文化馆、深圳市南山区舞蹈家协会演出的《我的“狂想曲”》。
此外,中国舞协于9月24日上午召开了题为“‘荷花奖’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舞生态与创作”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当代舞、现代舞教育、创作、组织团体等行业现状、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度对话与精彩研讨,以交流碰撞直面问题、总结经验,以理性思辨厘清现状、鉴往知来。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黄凯迪摄。
编辑: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