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挑一”寻原创音乐岭南味道!岭南新民谣举行专家评审会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3-10-28 13:58

备受关注的“岭南新民谣传唱计划”再度官宣新进展。10月27日,“岭南新民谣传唱计划”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行线下专家评审会,诚邀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罗洪,著名词曲作家解承强,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一级作词、一级编剧苏虎,作曲及音乐制作人、华南理工大学当代音乐创作中心副主任、艺术学院音乐学系主任马波,广东广播电视台音乐之声总监麦伟平,星外星音乐投资制作部经理陆华丽,音乐制作人、与非门乐队创始成员及制作人、美丽南方音乐厂牌创始人阿庆,马帮乐队主唱叶宏钢和南都娱乐执行主编贺蓓九位专业评审通过制作、作词、作曲、演唱、创新及潜力等纬度进行专业打分点评,评审出20首优秀的岭南新民谣音乐作品。

图片

岭南新民谣举行专家评审会现场。

据悉,“岭南新民谣传唱计划”是由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策划主办的年度大型音乐项目。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音乐人、学界专家广泛关注。南都、N视频联合QQ音乐平台共同发起社会征集,共收到1051首原创岭南新民谣歌曲投稿,相关话题浏览量数千万。

贺蓓表示,用音乐来定义岭南,民谣是最好的形式之一。无论是它善用音乐讲故事的词、曲风格,还是它的传唱度,都特别适合用来表现岭南的含蓄内敛与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色。岭南新民谣传唱计划社会征集启动以来,得到了原创音乐人的积极响应,踊跃参与,超1000首投稿歌曲中不乏风格多元惊艳,朗朗上口的作品。通过专家评审会“千里挑一”,希望找到既有岭南代表性,又有爆款潜力,还能广泛传唱的岭南新民谣歌曲。

图片

1

获专家评审好评如潮

投稿作品量多质优 纯正粤味千里挑一

在征集到的超1000首投稿歌曲中,曲目创作的选题丰富,风格多元,有作品用音乐传递爱与关怀,也有用音乐记录自己的离愁别绪,还有不少作品借助音乐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理想、对现实社会的细致观察,集中体现了新时代音乐创作人的广袤视野与家国情怀。

前期,主办方集结多方专业力量对征集到的民谣作品进行多轮遴选评审,最后选出100首歌曲进入专家线上评审环节,其后对近60首歌曲进行专家线下集中评审。当天,九位来自学界及业界的专家学者、资深从业者,通过制作、作词、作曲、演唱及潜力五个维度,对入选歌谣进行打分点评,评审出了20首优胜作品。

图片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罗洪。

图片

著名词曲作家解承强。

图片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一级作词、一级编剧苏虎。

“借助‘岭南新民谣传唱计划’,我们听到了很多好听的歌曲,有潮语歌、客语歌,也有粤语歌,很多作品充满细节张力,这些都非常符合民谣的特点,也有很多作品很有创新性,让我们看到了当代音乐人的新思考、新表达。”“这个传唱计划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平台,我们期待它能够持续地办下去。”“很难得一次性听到这么多民谣,希望这些入选作品能够借助这个平台传播出去而越来越好。”“很开心听到了很多方言歌曲,如果有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加入进来就更好了,其实像岭南也是有少数民族的,像连南瑶族舞曲就很有特色,期待这些与岭南文化有关的民族元素也能够借助音乐被看见。”评审专家一边聆听鉴赏民谣作品,一边讨论各自对这些新民谣的感受以及对此次传唱计划的期待。

图片

图片

据悉,20首优胜歌曲将于近期公布。未来,在这20首优胜作品中,还将选出10首优胜作品,有机会与另外10位定向邀约的知名艺人作品收录在同一张合辑中上线推广。部分获选作品将由主办方特邀金牌制作人进行精心打造。

同时,主办方还将联动省内外主流媒体,头部音乐平台和短视频平台进行宣推,部分获奖音乐人将受邀参与线下展演活动。最终评审的20首优胜作品,还将给予相应的扶持奖励:优胜奖10首,每首歌获得10000元创作经费扶持;鼓励奖10首,每首歌获得5000元创作经费扶持。所有获奖者将可获得由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颁发的荣誉证书。

2

活动精彩回顾

校园宣推精彩不停 投稿作者走心分享创作故事

在《岭南新民谣传唱计划》此前举办的社会征集活动中,校园宣推走进星海音乐学院,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打卡”。同时邀请该校民族声乐系青年教师唐洁洁现场畅谈投稿作品,金句频出。民谣音乐人左耳小锋现场弹唱并分享音乐故事感触,同学们热情参与到民谣传唱的互动中,与左耳小锋惊喜合作歌曲《我要你》更是引起全场鼓掌。

图片

“岭南新民谣传唱计划”走进星海音乐学院。

据了解,为进一步扩大“岭南新民谣”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接下来主办方还将走进大湾区多所高校进行宣讲,期待更多岭南音乐的新生力量涌现。

此外,南方都市报社对话多位投稿作者,深度挖掘岭南本土原创音乐人的创作故事。来自广东汕头的数学老师陈焕亮把家乡唱进民谣,一口气投稿了6首作品;回乡创业12年的音乐人冯宗印,用民谣传唱家乡文化,一连投稿了4首作品;学医出身的作词人王强进,作品包含大量岭南文化元素,投稿了13首作品;广东河源的90后原创音乐人陈铭辉,用不同人声唱出记忆里的家乡情结;广州本土音乐人劳伦斯,触景生情写下《鸡蛋叔叔》,触发集体记忆而收获共鸣……他们都在对话中向南都记者走心分享了此次参与《岭南新民谣传唱计划》的感触。

图片

陈焕亮说,“岭南”说明了歌曲创作需要具有岭南特色和呼应岭南主题。“新”代表新旧有别,创作形式应该有所创新,要主动贴合时代潮流,结合现代音乐框架,唱出让听众喜闻乐见、乐于传唱的音乐作品。“民谣”则是质朴、纯粹、真诚、不做作,要言之有物,能够表达出灵魂深处最本真的那一份情感。(详见:写歌的数学老师来了!陈焕亮:用民谣传达最纯粹的声音

在冯宗印的心中,民谣兼顾了传唱性和文化性,能在传承和传播文化的层面充当更好的载体。他说,非常期待这个活动能持续下去,越办越好,也希望更多人参与活动,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我也会继续致力于宣传家乡,让更多人体会到家乡文化的魅力。”(详见:回乡创业12年的音乐人冯宗印:想把家乡唱给大家听

既为“岭南新民谣”,就要接地气。这是王强进对民谣的理解。他坚信,源于生活又有艺术意境的词曲,通俗好记好唱,传唱度才会高。他这样理解“岭南新民谣”之“新”,“要在新的角度立意、新的时代内容、新的传承发展,关键在于与时代同步,与方言融合,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吸收新的时代精粹,既要保持原有的生态特色,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发展,这样才能体现出民谣的独特魅力。”(详见:学医出身的作词人,用音乐讲述新时代的广东故事

“如何更好地发展新民谣,关键是在编曲和乐器上要更贴合‘新’这个字。”陈铭辉则认为,很多人会认为民谣必须用到固有的几种乐器,但现在的音乐风格越来越多,新生代听众们的审美也在提高,编曲和乐器的创新也是新民谣需要借鉴的地方。(详见:对话90后独立原创音乐人:用不同人声唱出记忆里的河源情结

而在劳伦斯的心中,岭南新民谣的灵魂在岭南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岭南因为地域特性本来就很值得去回味和抒发,很多相应的故事和人物很有代表性,很多记忆不该抹去。”(详见:很本土、很南方,《鸡蛋叔叔》引起共鸣

 

策划统筹:贺蓓

执行统筹:林经武 钟欣

执行:丁慧峰 彭思敏 李伟君 李丹 实习生 徐坤伟 郑昕晅 吴楠斌

采写:吴凤思 林经武

视频:朱俊毅

摄影:钟锐钧

编辑:郑若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岭南新民谣传唱计划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