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发现:近期广东省流感活动水平上升。11月2日,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最新监测周报显示,10月23日—10月29日,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有所上升。再加上近期我国南北方均监测到的支原体感染相对活跃,针对低龄婴幼儿相对好发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稍早前,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今冬明春警惕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原混合感染。
由广东省预防医学会11月5日主办的第三届岭南地区儿童健康发展论坛上,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委会主委、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胡丹丹表示,流感病毒易合并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感染,其中以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居多。“两者症状有相似也有不同,通过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接种,降低包括学龄儿童在内的人群呼吸道感染风险,是降低医疗负担、防止医疗挤兑、控制疾病传播的最有效措施。”
Q&A:
流感多为全身性症状,支原体则为呼吸道症状
南都:流感、肺炎疫苗的接种,是否能够降低流感合并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情况?
胡丹丹:流感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均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好发疾病,临床症状相似。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儿童是主要的易感人群。流感病毒易合并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感染,其中以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居多。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会延长咳嗽时间,影响患儿呼吸功能,严重者可导致肺部纤维化。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也会受到细菌侵袭,降低肺部功能,患儿长时间咳嗽还会引发哮喘症状。
流感虽然症状上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十分相似,均可有发热,但症状还是有所区别:流感的全身症状更为明显,患儿多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和乏力;呼吸症状相对轻。而肺炎支原体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咳嗽、气促等。
在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可能出现多重流行或合并感染,并且可能出现肺炎链球菌继发感染风险的背景下,除非药物干预措施外,通过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接种,降低包括学龄儿童在内的人群呼吸道感染风险,是降低医疗负担、防止医疗挤兑、控制疾病传播的最有效措施。
南都:不同人群,流感、肺炎带来的疾病危害存在哪些区别?
胡丹丹: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它不同于普通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1.高烧明显,体温可达39-40℃;2.疼痛明显,头痛、咽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3.疲劳乏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等。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为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容易引发重症流感。
儿童和中老年人是肺炎的高危人群。在我国,肺炎是造成6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50岁以上中老年人肺炎的病死率高达28.6%。流感季节即将到来,23价肺炎疫苗与流感疫苗联合接种,预防疫病的效果更佳。相关数据显示,同时接种流感疫苗和23价肺炎疫苗,可以预防流感,减少肺炎球菌性肺炎和侵袭性肺炎球菌病的发生频率,接种疫苗产生抗体后可以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可减轻症状,无需住院或减少住院天数,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同时接种两种疫苗后,能显著缩短接种者因呼吸道疾病住院天数,进而节约了费用支出。开展两种疫苗联合接种,可使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相关住院率降低63%,总死亡率降低81%,可增加防护的成效。
春季接种过流感疫苗,仍有必要再行接种
南都:今年春季甲流流行期间接种过流感疫苗,现在还有必要接种吗?
胡丹丹:有必要。流感病毒喜欢变异,因此我们每年接种的流感疫苗的成分都是不同的,会根据流感病毒变异情况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都会根据去年的全球流感疫情情况,来分析预测今年会有哪些流感毒株流行,然后各国会根据WHO的建议,制作相应的疫苗。因此,流感疫苗推荐每年都接种。
不过这里的年并不是指从1月1日到12月31日的“自然年”,而是指跨越了“自然年”的“流感流行高峰季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流感流行高峰季节”一般是指前一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3月或者4月。所以无论你是去年年底还是今年年初接种的流感疫苗,都属于“上一个年度”的流感疫苗。而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就可以接种“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并不需要和前一针必须间隔整整12个月。
南都:除了接种流感疫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预防手段?
胡丹丹:采取日常防护措施也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感染和传播:
①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② 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③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④ 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⑤ 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⑥ 流感样症状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陈杰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