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国青基会举办了“第六届进博会希望工程ESG公益研讨会”。中国青基会理事长郭美荐在会上表示,“开展公益活动不仅有助于改善社会问题,为企业带来积极的品牌效应,还能帮助企业以公益活动为平台,更加有效地整合资社会资源,实现公益行为与经营业务的相互融合,取得良好效益和影响力。”
据悉,此次研讨会以“企业在华战略公益与ESG(环境、社会、治理)实践”为主题,通过主旨演讲、交流洽谈、圆桌讨论等方式,构建社会公益事业和企业ESG战略之间的合作关系。
研讨会现场。
“目前,部分企业的捐赠散乱没有重点,缺乏深思熟虑的社会目的或商业目的。”清华大学教授、苏世民书院副院长钱小军在会上就跨国企业应如何做公益提出了建议,她表示,“跨国企业在中国的ESG战略本地化要着眼于中国的社会需求,利用自身业务专长与资源优势,响应当地社区的迫切需要。”
钱小军指出,需要特别关注中国对于“共同富裕”“美丽中国”目标的延展,包括乡村振兴、青年发展、地区公平等。在此基础上通过ESG管理和实践,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改善社区的基础服务水平。
在圆桌讨论环节,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宿彦慧也提到,公益项目需要结合受益人和时代变化需求。“我们不仅要关注我们想要给什么,更要关注他们需要什么,甚至说项目设计者和发起者需要有预见未来的能力,站在未来的视角考虑现在需要给什么,从而帮助受益人应对未来快速变化的世界。”
宿彦慧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这几年已经从教育均衡向教育优质均衡转化。“从‘富口袋’到‘富脑袋’,我们不能只关注基础物质需求,还需要关注中国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儿童的精神需求,帮助每个孩子成为一个自信、从容、有尊严的人。”
思爱普中国研究院首席运营官王志秀介绍了一项关于孤独症儿童的公益项目。“我们以前曾帮助过很多孤独症儿童培养数字化技能。我们希望可以让一些孤独症的儿童有平等的接受数字化教育的机会,并为更多孤独症儿童提供就业机会。”
中华环保联合会国际部副部长倪垚从环保角度出发,认为当前跨国企业在华做公益应考虑环境政策以及消费导向的环境问题。“中国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消费影响力也逐渐体现出来,部分环境问题如塑料污染等,正由消费者在引导着整体导向。”他建议跨国企业企业可以与当地的环保公益组织的总部接触,来找准公益项目的切入点。
MUJI无印良品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负责人余江雪也在会上提到了 MUJI的海洋回收系列。这一项目将来自中国海岸线50公里以内的海洋废弃物统一回收后生成再生材料,再由山东一非遗村庄中的村民制作成商品。“这不仅具有环境友好性,还可以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让非遗手工技艺也能传承下去。”
第六届进博会新闻中心副主任、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党委副书记时煌军表示,“在共同富裕目标推进的过程中,青少年的培养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青基会参与到进博会,以享誉世界的希望工程公益项目全面展示跨国企业在华公益实践,不仅满足了进博会参展商的ESG需求,为进博会增加了人文关怀,也是一次重大创新探索。”
据介绍,中国青基会实施希望工程34年来,形成了希望工程的主品牌,全方位、多层次服务青少年发展的公益生态,累计筹集社会各界爱心善款220多亿元,建设希望小学2万余所,援建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支持系列项目5万余个,帮助近700万困难学子圆了上学梦。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玮 陈秋圆 发自上海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小N带你逛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