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2023年12月9日,由汕头市“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与创新研究院和汕头大学商学院主办的“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学术研讨会暨《泰国发展报告(2022-2023)》发布会在汕头大学举行。
研讨会现场发布了汕头大学东南亚中心最新的研究成果《泰国发展报告(2022-2023)》并举行了汕头大学区域国别与华侨华人研究院揭牌仪式。
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学术研讨会暨《泰国发展报告(2022-2023)》发布会现场。
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在主旨报告和分论坛中,来自国内外近70位专家学者就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等议题进行探讨,多角度、全方位寻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背景,基于比较视野分析了华商疫情前后对华交流开始敏感的变化,华人华侨在这种新动态中充当起了桥梁的作用,排除困难与中国交流。龙登高借助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中国的央企、民企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企业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资源共享精神,合力开拓新兴市场。
江苏省社科院及世界经济研究所张远鹏所长在《中国对东盟数字产品贸易长期巨额逆差分析》主旨演讲中指出,可借助中国对东盟数字产品贸易的基本情况,从内外因素深入分析出中国对东盟的数字产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的数字产品转换,贸易逆差“先升后稳”等现象。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勤就东盟成员参与IPEF的内外动因,谈到了东盟成员借助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一步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吸引区内外清洁能源的投资、加入全球最低税(GMT)规则的四个政策动向。王勤以IPEF四大支柱和政策动向为指导,提出要重视IPEF框架下全球价值链重构,逐步构建中国企业主导的区域供应链以“东盟所需、中国所长”。
为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和“一带一路”研究院教授李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中资企业的国际形象塑造》主旨演讲中表示,基于柬埔寨中资企业营商环境与劳动力素质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在柬中资企业国际形象塑造存在障碍的问题。他强调在柬中资企业国际形象塑造的路径取向要注重传播水平、品牌意识提升和强化柬埔寨国别研究,做实分众细化工作。
而当天下午的分论坛以区域国别经济研究、区域联盟发展来推动“一带一路”共建为重要议题,与会专家学者通过介绍马来西亚、老挝的经济贸易变化,提出加强中国以发展中马铁路和中老铁路建设,促进中国-东盟双方互利合作。此外, “一带一路”机制和灾害管理合作两方面内容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内在联系也有专家学者提及。
其中,泰国华侨华人人口基数大,在中泰经济、政治、能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中泰两国关系的深化及“一带一路”的推动上扮演重要角色。从经济层面来看,专家学者以中泰贸易产业情况分析中泰对虾交易、两国高技术产品和海洋产业的发展空间;阐述以RCEP为引领,着重探究嵌入生产性服务业网络对其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
活动现场为汕头大学区域国别与华侨华人研究院揭牌。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汕头大学区域国别与华侨华人研究院揭牌仪式。南都记者了解到,区域国别与华侨华人研究院作为汕头大学重点建设的科研机构之一,是该校争取实现人文社科国家级平台零的突破和交叉学科的硕博点申报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聚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侨”的研究资源整合和智库平台建设的创新探索。研究院以“建设全国泰国研究高地”为战略地位,以经贸合作、华商侨团、华侨文化、华文教育、泰国国别为研究特色。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编辑:陈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