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信访工作综合满意率达到98.40%,这是广州市南沙区成为全国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区至今3个多月取得的阶段性显著成效。
南都记者了解到,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南沙区作为全国14个县(市、区)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之一,将“四下基层”的任务要求和抓好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扎实推进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和维护秩序“五个法治化”。其中,南沙街道以全区1/10的面积,管理近1/3的人口,信访量也占全区的1/3,成为“试点中的试点”。
信访工作法治化是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试点中的南沙有了哪些实践经验?12月13日,南都记者走进南沙街综治中心,了解南沙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具体部署。
升级后的南沙街综治中心。
6个服务窗口搭配多间功能室
让信访工作兼具“法度”与“温度”
今年9月,提档升级后的南沙街综治中心正式启用,占地面积约4700平方米,成为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平台。
走进这里,一楼的服务大厅内设置了6个服务窗口,负责为来访群众提供劳动调解、仲裁业务、工伤申请、信访接待登记等多种服务,还配有信访接待室、心理辅导室等多间功能室。
信访接待室。
南沙区南沙街道办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谢健恒表示,目前南沙区正在推进的信访工作法治化,将抓好关键的“三端”:前端抓预防、中端重化解、末端严追责,同时从“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和“维护秩序法治化”五个方面发力,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持续提升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有了宏观层面的规范,如何让其更好地触及群众,更好地为群众所理解吸收?在综治中心亦能找到答案。从入口处内摆放着的《信访工作法治化指南》,到墙上悬挂着的群众诉求指引流程,综治中心内随处可见各类翔实的解读材料。据悉,目前南沙全区信访接待场所全部实现信访“导引图”上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信访群众进行政策解释,用清晰明了的指引让信访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
“这边是心理辅导室,设立它的原因是,来访的群众有时候心情会比较激动,可以来这里做一个心理辅导,帮助矛盾的化解;对于信访接待室,我们也称呼它为‘暖南工作室’,这是希望将群众信访当家访,通过信访为民排忧解难、做到暖万家,所以我们称之为‘暖南’;这间房则设置了ODR远程视频系统,能够在必要时刻与法院联动,为矛盾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 借由谢健恒的介绍,一个功能设计完备的南沙街综治中心,轮廓逐渐清晰。
面对着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的种种矛盾,除了法理层面的帮助与解决,也需要情绪层面的聆听与关心。上述多间功能室的设立,让南沙信访工作法治化在“法度”之余,兼具“温度”。
就近享受“一站式”服务
形成信访化解5分钟服务圈
除了在南沙街综治中心为群众来访提供服务,当地还将信访工作深入到基层。记者了解到,南沙区信访工作法治化赖以实现的运作机制,主要是依托覆盖全区各村居的“1+9+165+1264”综合网格体系和“1+1+9+N”行政复议与人民调解有机衔接联动机制。
其中,“1+9+165+1264”综合网格体系的“1”指区网格中心,“9”指全区9个镇(街)网格办公室,“165”指全区所有165个村居网格工作点,“1264”指全区1264个基础网格。他们分属全区63个警务片区,共配备1703名专兼职网格员。“1+1+9+N”行政复议与人民调解有机衔接联动机制的第一个“1”指区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第二个“1”指区综合行政执法局,“9”指全区9个镇(街)司法所,“N”指全区多个行业专业调解组织、信访部门、法庭等调解主体。
当信访工作“沉”下去,群众内心的诉求才能“浮”上来。在这里,婚恋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劳动人事纠纷等矛盾纠纷已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来自全区信访、综治、调解、公证、镇街和村居等多个部门的党员干部及工作人员,可以就近为市民群众提供包括法律咨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法律援助、公证在内的“一站式”服务,方便他们不出村居就能找到服务平台和政府工作人员协调解决,形成了信访化解5分钟服务圈。
如此的网格化机制与综治中心的服务窗口,二者互为补充,推动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群众也更加便利了。据统计,目前南沙全区信访工作综合满意率达到98.40%,第一、二、三批信访积案654宗已化解649宗,化解率99.24%。
“四下基层”的生动实践
让老小区停车不再难
信访工作需要深入基层,其他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这一途径。南沙区金洲村裕兴花园城中村提升改造,便是当地“四下基层”的又一生动实践。
金洲村裕兴花园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南沙开发较早的城中村区域,周边配有学校、商铺、农贸市场等一系列生活配套。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得知,齐全的生活配套曾为这里带来了密集的人流,同时随着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攀升,此地“停车难”的问题逐渐显现。周边商户李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毗邻市场,出于卸货的需求,以前在裕兴花园不大的空地上,常常混合停放着大大小小的各式车辆,既对交通造成阻碍,也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
针对迫在眉睫的民生难题,在多次深入基层的基础上,南沙街道安排街道规建办协助裕兴花园,对辖区内所有道路重新规划设计。最终,划定了1条主干道、若干条次干道和300多个机动车泊位,将裕兴花园重点治理区域的13个机动车出入口归拢为5个,同时设置智能道闸。
“前期大概协调了有一个月左右,包括住建局、交规院、水务局等等,协调完成后开始施工,大概持续了两个月”。负责实际牵头此次整治工作的南沙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李骏告诉记者。
改造后有序停放的私家车。
粉刷后的外墙。
今年10月16日,裕兴花园正式启动围院化管理。如今小区内的道路上,私家车、电动车等车辆在各自划定的停车区域内有序停放,路面整齐度大幅提升。再搭配上房屋立面粉刷、沿街商铺招牌改造等一系列人居环境整治措施,让裕兴花园环境提升改造工作不断深入,街道也因此焕然一新。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摄影:南都见习记者 吴文伟 记者 莫郅骅
编辑:莫郅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