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出现在1月9日晚播出的电视专题片《持续发力纵深推进》第四集《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画面中。他深耕金融系统近40年,从银行基层员工逐步成长为领导干部,曾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上海银行董事长等多个要职,2015年到央行任职,于2022年11月被立案审查调查,他是党的二十大之后被查的首个“大老虎”。
经查,范一飞毫无纪法底线,胆大妄为,“靠金融吃金融”,“以钱生钱”,长期以“投资”为名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贷款融资、企业经营等方面牟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2023年6月,范一飞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又想当官又想发财,这是我很典型的一面,大错而特错,这是要害问题。”范一飞出镜忏悔。他认为自己懂金融、有能力,可以动脑筋铺设一条“官商双赢”的暗道。
央视专题片截图。
范一飞利用弟弟公司白收“干股”
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在金融领域体现得十分典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钱龙在专题片中表示,范一飞有大量隐形的、变异的、新型的腐败,利用了金融市场这种规则作掩护、作幌子,来实施权钱交易。
范一飞本人也交代:“我是不走明道,走其他的所谓路径。商人把钱送到我办公室,我也不会要的,(但)比如说他是用股票的这种方式,而且不是直接给我本人,给我家里人,就是另一种结局了,我就是动这些脑筋动坏了。”
调查发现,范一飞暗度陈仓的敛财通道,主要是经由弟弟范侃经营的一家投资公司。不少商人和范侃合作,其实投资的,是藏在他背后的人。
央视专题片截图。
央视专题片截图。
行贿方提供一个“投资”项目,设置一个金融产品,由范一飞弟弟的公司出面以“投资”作为幌子,就能获利丰厚。甚至有时候,所谓“投资”根本不出钱,只是签一纸虚假协议。
在专题片中,出现了一名涉案商人刘琦。范一飞帮他承接了一个手机银行相关项目,与此同步,范一飞弟弟的公司就和刘琦的公司签订“协议”,名义上是收购刘琦公司部分股权,实际上范侃一分钱都没出,就是白收刘琦给的“干股”。
“围猎”手段更隐形:商人对领导干部感情投资、长线投资
反腐败高压态势下,受贿渠道在隐形变异,商人“围猎”手段也在隐形变异。除了范一飞,刘琦还拉拢腐蚀了多名金融系统领导干部。他认为,当下如果赤裸裸地一事一结容易暴露,也容易把人吓跑,要转而感情投资、长线投资,让对方不觉危险,而是感到“快乐”。
刘琦发现范一飞爱好音乐,他就送上高级音响,还经常请范一飞去听音乐会。范一飞喜欢高尔夫、羽毛球、乒乓球,刘琦就常约他一起打球。知道范一飞爱吃什么,对什么话题感兴趣,刘琦就针对性陪吃陪聊。逐渐地,由此走进了范一飞的朋友圈、生活圈。
范一飞生病住院,刘琦甚至每天贴身陪护,连范一飞的秘书都叹为观止,“住院期间他(刘琦)天天去,也不是家人,比家人还用心。”原范一飞秘书李果也出现在专题片中,他收受了刘琦贿赂上千万元,如今也被审查调查。
“为我自身创造‘财富自由’,当时就想这个目的。现在呢,结局正好反过来,最后是我失去自由。”范一飞在专题片中反思道,“手握实权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你这个权力的使用、运用,一定要符合党纪国法的要求,否则最后你自己可能会尝到失去自由的滋味。”
采写:南都记者 赵唯佳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足坛“塌方式”腐败细节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