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7项违规事项,一支付机构收到首张罚单,被罚659万元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4-02-04 18:44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发布了2024年第五期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

内容显示,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付”)因七项违规事实被没收违法所得50.55万元,并处罚款659万元。

成立18年的首张罚单

据悉,平安付成立于2006年,至今已达18年。此次罚单也是平安付成立至今的首张罚单。

具体来看,此次平安付的罚单涉及了7项违规事项: 1、违反机构管理规定;2、违反备付金管理规定;3、违反商户管理规定;4、违反清算管理规定;5、违反账户管理规定;6、其他危及支付机构稳健运行、损害客户合法权益或危害支付服务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7、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由于上述违规事项,平安付被深圳人行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505514.36元,并处罚款659万元。

此外,时任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互联网支付部副总经理的林某凡也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三项违规事项被深圳人行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21万元。

对于上述处罚信息,平安付科技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上述违规事项发生于2019年。彼时,中国人民银行于对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了综合执法检查,对公司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平安付同时表示,在收到中国人民银行的意见书后,平安付科技高度重视,积极改进,逐条落实,已按监管要求全部完成整改工作。

图片

平安系双支付机构问题待解

平安付的官网资料显示,其为平安壹钱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支付机构,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从事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

此外,平安付面向企业客户提供综合支付解决方案,支持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基金支付、跨境支付等服务,可为线上商户的App或网站提供网络支付解决方案,支持覆盖97%银行。

需要注意的是,平安付并非“平安系”旗下唯一的第三方支付主体,平安系还拥有着“平安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付电子”)。

平安付电子成立于2002年,同样是平安壹钱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支付机构,同样有着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从事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业务。

平安付电子原名为上海捷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被平安集团收购,并进行更名。平安付电子目前主要产品为 “平安商户”,主要为线下中小商户提供生意、生活综合解决方案。 

2023年11月24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在国务院第19次常务会议上通过,并予以公布。该管理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中规定,“同一股东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两个及以上同一业务类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10%以上股权或者表决权。同一实际控制人不得控制两个及以上同一业务类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也正是平安付,准确说是平安系旗下两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对于同一股东控制多家支付机构的解决办法,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当下有两种主要的解决方法:第一,出售持有股份;第二,机构之间进行合并。

董希淼同时指出,条例规定的要求是必须达成的,市场的整合也正在推进中。未来,整合速度可能会逐步趋缓,但整合的方向仍将继续。对于上述问题,南都·湾财社记者尝试联系平安付,并未成功获得回复。

采写:南都·湾财社见习记者 吴鸿森

编辑:吴鸿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