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深刻认知带疱风险,全面提高预防意识”媒体沟通会举行,会上公布了《中老年人带状疱疹疾病和预防认知调研》结果(以下简称“调研结果”)。来自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协会代表就带状疱疹的疾病负担、高风险人群、疾病预防和管理等重点话题展开探讨,旨在提升高风险人群(慢性病、风湿免疫性疾病人群等)对疾病风险的认知,提前做好疾病预防,助力健康老龄化。
50岁及以上人群轻视带状疱疹发病风险
普遍知道但不认为自己会得
《调研结果》显示,85.7%的中老年人普遍知道带状疱疹但不认为自己会得,超六成中老年人认为自己离带状疱疹较远。调查同时发现,老年群体对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仍有认知误区,比如超20%的中老年人认为得过一次带状疱疹就不会再得了;再比如超17%的中老年人认为得过水痘就不会得带状疱疹。
实际上,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和水痘的“罪魁祸首”都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疾病。儿童时期,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通常会患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依然会潜伏在体内。即使身体健康,几乎所有年长的人神经系统中都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下降,病毒会再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崔勇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表示:“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约1/3的人一生中至少罹患1次带状疱疹,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年后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人数显著增加,这是由于春节期间天气寒冷,流感高发,加上可能存在过度劳累,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从而引发了带状疱疹。”
疼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但多数中老年人对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疾病负担的认知还有待提升。《调研结果》显示,过半中老年人轻视了带状疱疹的疾病负担。同时,没有经历过,对带状疱疹的疼痛无法感同身受。其中,如针刺,烧灼,刀割,电击般疼痛、疼到无法穿衣盖被、疼到让人沮丧,抑郁是得过带状疱疹的患者对疾病的3种主要评价。
“一旦发生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特别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会对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少数患者疼痛时间超20年,甚至导致生活无法自理。”
慢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
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更高、危害更深
从《调研结果》来看,虽然高风险人群罹患带状疱疹的比例高达68%,但仍有56.7%的高风险人群认为自己离带状疱疹较远,超半数的高风险人群轻忽带状疱疹的危害。而经历过带状疱疹的高风险人群,对带状疱疹的疾病风险、危害认知相对较高。其中,管理不好,容易反复,疼痛时间变长、影响原有疾病控制、引发其他更严重的并发症是高风险人群罹患带状疱疹的3个主要担忧。
“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4%-41%。慢性病人群一旦发生感染,有可能导致原有慢性病加重,出现临床不良健康结局甚至增加死亡风险,,增加医疗资源消耗。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患者得带状疱疹后,导致血糖控制更加困难。”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主任医师齐海梅表示,在门诊中,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带来不良的预后,增加死亡风险。门诊中一位患者带状疱疹长在三叉神经处,引发了严重的脑梗,导致偏瘫,一直到现在都是处于半身不遂的状态。
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主任医师齐海梅
除了慢性病人群以外,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也是带状疱疹的主要高风险人群之一。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小峰表示:“由于免疫机制的紊乱,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防御功能降低,罹患感染(如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的风险远高于健康人群,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4倍,这是由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治疗时使用激素,以及JAK抑制剂,使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变得异常活跃。同时,红斑狼疮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还会显著增加狼疮疾病的活动度。”
他表示,目前我国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已超8000万人,红斑狼疮的患者更容易遭受带状疱疹的侵袭。与其他国家红斑狼疮患者大多死于疾病本身的情况不同,据国内近20年的临床死亡率原因排名显示,长期位居我国狼疮死亡原因排名第一的仍以各种感染为主。因此,加强高风险人群对于常见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等的积极预防和管理尤为重要。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小峰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沈锐冰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