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上市的眼科医院爱尔眼科、华厦眼科、何氏眼科等5家眼科医院陆续发布2023年业绩。年报所示,民营眼科医疗机构的业绩实现普遍性上涨。龙头公司爱尔眼科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20%,普瑞眼科归母净利润达到2.68亿元,同比增长1202.56%,增速领跑民营眼科医院。
南都健闻记者注意到,对于多家民营眼科医疗机构而言,2023年依然是加速扩张的一年,多数企业明确坚持“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发展战略,仍在不断加速“跑马圈地”。
根据Frost & Sullivan测算,2022年公立眼科医院市场规模约935.9亿元,民营医院市场规模约644.2亿元。民营份额占比约为40%,且每年不断提高。
2023年的业绩普遍增长 还能持续吗?
从目前民营眼科医院所披露的2023年的财报来看,多数企业业绩稳健增长,而其原因大多归结于居民眼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眼科需求逐渐复苏。同时,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张,其诊疗量也随之提升。
以民营眼科龙头企业爱尔眼科为例,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67亿元元,同比增长26.4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3.59亿元,同比增长33.07%。
就业绩增长,爱尔眼科解释为国家近视防控战略、防盲治盲等政策不断增强居民眼健康意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临床应用持续扩大,促进了公司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爱尔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同时,部分因外部环境延迟的老年患者在报告期内就医。
华厦眼科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0.13亿元,同比增加24.12%;实现归母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增加29.60%,业绩稳健增长。对于业绩背后的驱动因素,华厦眼科则将其归结于“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发展战略,业务体量攀升,白内障在内的眼病诊疗业务持续复苏,消费眼科需求稳步增长等。
何氏眼科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85亿元,同比增长24.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55万元,同比增长94.99%。而光正眼科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据年报,光正眼科2023年营业收入为10.75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76.1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的业绩增速中表现最为突出的要数普瑞眼科,据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8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202.56%。
不过,尽管多家眼科医院的业绩在2023年表现十分靓丽,但从其披露的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来看,则令不少投资者称之为“低于预期”。
消息面上,普瑞眼科的一季度营业收入6.76亿元,同比上升4.01%;归母净利润1692.49万元,同比下降89.58%。光正眼科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99亿元,同比下降7.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72.62万元,同比扩大138.57%。
白内障、屈光业务拉动业绩增长
在社会老龄化与数字化生活习惯下,眼科患病率不断提升。近视、干眼症、白内障位列我国前三大眼科疾病且持续增长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南都健闻记者注意到,对比爱尔眼科、普瑞眼科等民营眼科医院,屈光业务以及白内障业务为对公司收入贡献最大的项目。
从产品结构看,爱尔眼科营收占比居前的依次为屈光项目、视光服务项目、白内障项目,同比上年增幅分别为17.27%、31.25%、55.24%。就白内障项目服务收入同比上升的原因,爱尔眼科解释为主要系人口老龄化、公司眼科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同时,部分因外部环境延迟的老年患者在报告期内就医。
而在普瑞眼科年报中,在白内障业务方面,公司2023年业务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137.96%。华厦眼科的白内障项目实现营业收入为9.86亿元,同比增加31.38%。何氏眼科的白内障诊疗服务实现营业收入为2.05亿元,同比增长54.47%。光正眼科的白内障项目实现营业收入为3.16亿元,同比增长92.79%。
而在视光以及屈光项目上,也有不少公司视为重点推进的业绩板块。以爱尔眼科为例,其视光项目收入同比增长31.25%。爱尔眼科指出,各医院近视防控手段和产品品类不断完善升级,公司5P近视防控体系进一步推广,推动了视光业务的快速发展。
普瑞眼科则指出,屈光业务收入仍是对公司收入贡献最大的业务项目,屈光业务在2023年度实现营收12.96亿元,同比增长33.52%,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动力。而华厦眼科的屈光项目以及眼视光综合项目则同比增加12.43%、14.94%。
何氏眼科将眼视光作为重点发展业务,以辽宁省内拓展为主,逐步布局省外区域。根据战略,公司持续加大创新业务投入,包括多种新型视光业务(视光门诊、视光中心店、一人店),并开展视光连锁加盟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其视光服务同比增长10.49%。而光正眼科的视光服务项目实现营业收入为1.09亿元,同比增长19.93%。
民营眼科医院加速“跑马圈地”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绝大部分的民营眼科医疗仍在加速扩张,布局成熟期、成长期、初创期医院的业务版图。
作为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龙头企业,爱尔眼科的全国布局仍在持续扩张。爱尔眼科指出,公司独创的分级连锁模式符合中国国情,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发展,报告期内经营规模和人才队伍不断扩大。
普瑞眼科指出,2023年度,公司继续贯彻“全国连锁化+同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在全国主要城市的布局,进一步夯实并提高市场占有率。
普瑞眼科重点提及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驶入快车道的契机,在大湾区首次创设大区管理模式,完成收购东莞光明眼科医院。此外,公司旗下上海奉贤普瑞和湖北普瑞完成执业验收并正式开诊,同时还有昆明官渡、乌鲁木齐高新区、广州越秀、深圳南山等多家新院正在筹备装修过程中。
华厦眼科方面同样提出了公司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相结合的战略模式。公司已在全国18个省和直辖市的47个城市开设57家眼科专科医院和60家视光中心,辐射国内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华北等广大地区,通过连锁运营的模式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诊疗服务网点体系。
华厦眼科指出,公司以厦门眼科中心为标杆,通过复制标杆医院模式开启全国连锁扩张布局,以连锁运营的模式向其体系内的其他医院输出统一且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成熟的医院运营模式
此外,此前聚焦于区域规模化发展的何氏眼科以及光大眼科,也明确提到除了巩固基本盘以外,加大在重点城市群的品牌拓展。
何氏眼科提到,在传统业务的发展上,公司不断巩固辽宁省业务的基本盘,持续推进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国家核心经济区的业务布局,推动企业品牌的全国性拓展。在传统业务的结构优化上,减少对国家基本医保的支付依赖,在稳步发展白内障等传统眼病的基础上,加快向市场空间大、毛利率高的消费医疗项目的扩张,大力发展高端白内障等高附加值业务。
光正眼科则表示,继续走区域聚焦规模化发展路线,重点布局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胶东半岛、成渝五大核心城市群,高线城市集中发力。2023年,上海光正新视界瞳亮眼科医院、威宁路儿童眼科诊所相继开业,光正眼科“1+6+N”(一城、六院、N家视光诊所)发展模式与布局进一步深化。
采写:南都记者 伍月明
编辑:伍月明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眼健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