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来临
不少市民约上“搭子”
准备开启出游篇章
爬山、户外运动被不少人列入出游清单
近日
“深圳急救”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
列举多个户外爬山遇险案例
提醒广大市民
爬山户外虽好
发生的危险也不少
要注意安全
一20岁男子登山中暑
救护车“九转十八弯”展开救助
6月17日17:31,罗湖区梧桐山小梧桐往弘法寺方向登云道靠电视塔处,一名20岁的男子登山一小时后出汗多,双足抽搐疼痛,乏力,不能行走,路人发现后报120。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急救医生龚益清、急救护士谢小红、急救驾驶员司机黄海锋收到指令后,经过“九转十八弯”,终于在18:16到达现场。这名男子,初步诊断为中暑、电解质紊乱,经送入医院治疗,几天后平安出院。
救护车行车路线。图源:深圳急救
一43岁男子登山出现肌肉抽搐痉挛
急救人员跋涉3000多米施救
6月21日16:23,盐田区梧桐山碧桐道快到山顶处,一名43岁的男子爬山后出现肌肉抽搐痉挛,自觉乏力,拨打120求助。盐田区人民医院120救护车16:24出车,16:39到达登山道入口,随后急救医生王博、急救护士蔡俊浩、急救驾驶员赖光义下车,携急救箱及急救设备徒步2小时,跋涉3000多米后,终于见到患者。经现场评估及处置,他们又花了一个多小时将患者从山上转移上救护车。
图源:深圳急救
一54岁男子不慎在山涧跌倒
急救人员顺着山路往返走4000米施救
7月4日下午,一名54岁的男子在梧桐山老虎涧往下走2000米处不慎跌倒致左侧胸部疼痛需要急救。16:26,深圳120派出盐田区人民医院120救护车。16:35,救护车到达山脚下,急救医生李剑桥、急救护士李梅、急救驾驶员王春生开始顺着陡峭湿滑的原始山路,徒步赶往伤者所在地点。17:18,120急救人员气喘吁吁赶到事发地,发现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诉胸部外伤后疼痛,局部未见明显伤痕,予肋骨固定带固定后将其转移下山,救援人员此趟救援顺着山路往返走了4000米。
图源:深圳急救
一14岁男孩登山突发热射病
急救人员顶烈日抄近道施救
7月9日14:16,梧桐山云深处服务站附近,热心路人发现一名14岁的男孩躺在山路上,呼吸急促,呼之不应,立即拨打120求助。盐田区人民医院120救护车接到120指令后,立即出车。14:42,120急救医生张伟艺、急救护士李梅、急救驾驶员王春生在梧桐山工作人员引导下,顶着烈日,抄近道徒步穿过树林赶到现场时,发现该男孩意识不清。张伟艺医生检查后,初步诊断为热射病(即重症中暑),立即组织李梅、王春生对其进行紧急救治并转移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图源:深圳急救
入院时,该男孩一度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及短暂心跳骤停,经院内医护人员及时心肺复苏并积极对症治疗,目前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仍在ICU进行治疗。
一17岁男孩登山遇险
急救人员奔上碧桐道3500米处进行救援
7月12日15:29,梧桐山碧桐道3500米处,一名17岁的男孩需要急救。盐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120救护车到山脚下后,急救医生吴中华、急救护士赖巧苑、急救驾驶员王春生携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踏着看不到尽头的台阶,浑身汗透,开始又一场高山上的急救。
图源:深圳急救
6月发生20多宗登山警情
病因多为中暑、脚扭伤、摔伤
据深圳120调度数据显示,6月发生在梧桐山、塘朗山、七娘山等高山上的警情有20多宗,病因多为中暑、脚扭伤、摔伤。最近深圳发布高温预警,地表温度超50℃,可高山上的救援却不见“消停”,反而较平日还有所增加。
7月3日至今,深圳120仅为事发地是梧桐山的病患就调派救护车13次,其中9次是由平日“爬山出诊”最多的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急诊院前科出诊,4次是由盐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出诊。
夏季天气炎热
深圳急救提醒市民
登山属于高体能消耗运动
一定要量力而行
出发前做足准备
↓↓↓
● 请尽量结伴同行,不要单独登山,尤其是那些明知强度大的路线。
● 请尽量走主路,不特意走人迹罕至、不熟悉的山路。
● 请尽量做好出发前准备,对风险进行预估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 请确保身体状况良好,避免在熬夜或醉酒后、女性生理期去登山。
● 未成年人安全意识薄弱,登山时请家长务必陪伴同行。
来源:深圳急救
编辑:蔡诗妍
编辑:蔡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