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鑫谈入围金奖作品《休戚与共》:呼吁关注生态保护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4-10-09 22:12

10月9日晚,从“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参展作品中评选产生的第四届“中国美术奖”正式公示。共计40件获奖作品,包含金奖作品9件、银奖作品14件、铜奖作品17件。其中,广东获奖情况为1金1银1铜,画家罗玉鑫的作品《休戚与共》入围金奖。

图片

《休戚与共》  中国画  240cm×200cm  罗玉鑫  广东

800x534_670685428ff47.jpg
800x534_6706854640be8.jpg

罗玉鑫,广州人,号悦心,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师从方楚雄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系,师从姜宝林教授。现为广州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女画家协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在今年7月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理论专家围绕参展作品各抒己见。彼时,有几位专家都同时注意到了罗玉鑫的作品《休戚与共》。这幅画描绘了北极场景,北极熊一家在冰雪之上休憩,冰城之下有独角鲸、虎鲸,有北极的鲑鱼、鲱鱼在自由穿梭,和谐共生。极地生态的平衡关系着人类的前途与未来,作品意在表现北冰洋生态圈的祥和美景,引发人们对生态保护的反思和关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肯定了罗玉鑫选材的独特视角,“中国艺术家不再是过去只关心花鸟,而是从动物题材反映了对生态环境的思考,这个视野就令人振奋,这是对的。”

当时,艺术家罗玉鑫回应并表示,绘画作品是否能够超越趣味层面,触动人心与观念是她不断追问自己的问题。在她看来,艺术要用来传达真与善的价值观,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虽然她的作品属于花鸟画题材,但她努力关注当下,表达生命,传达人与自然的平衡,歌颂人类的文明,激发观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以下是罗玉鑫撰写的《休戚与共》创作谈,经作者授权发布:

文/罗玉鑫

近年来,我一直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及濒临灭绝动物这个话题,持续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如《和光》《归路》《家园》《无忧之地》等等。这系列作品注重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倡导环境保护意识。《休戚与共》是这一系列的创作之一,作品描绘了北极的一个场景,北极熊一家在冰雪之上休憩,和睦温馨;独角鲸、虎鲸、北极鲑鱼、茴鱼、鲱鱼在冰层之下自由穿梭。极地生态的平衡关系着人类前途与未来,此作品意在突出北冰洋生态圈的祥和景象,希望以此引发人们对生态保护的关注。

《休戚与共》这幅作品构图采取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空间转换,冰层之上是一个平远式视角,透过冰层切面往下转换为纵深的北冰洋。在构图中如何自然地衔接这两个空间,成为此作品最大难点之一。我不停地调整冰层的边沿线,左半部分沿线线条较为平缓,到了中间稍微往下突出一块,刚好把北极熊一家的外轮廓包裹起来,使其有一种安稳性;沿线到画面右边往上凸起,形成一个水面空间,意在烘托出水面的纵深感,也是为深海空间的转换作出铺垫。那么,冰层之下的故事就从右边这块水面展开,两条雄性独角鲸的鲸牙与头部浮出水面,一半身体在水下,再往下是一条完全在水底的雌性独角鲸。三条独角鲸的头部朝向画面左上方,与北极熊作出呼应。画面从雌性的独角鲸开始,往下则完全过渡到深海之下的视角。深海之下的虎鲸与小鱼朝画面右边游去,一串串的水泡动态是从右下往左上升并穿插其中,意在连接物象之间的关系与拓展画面空间的意境。

“提纯”是我近年来创作时特别强调的表现方法。我希望通过“提纯”的方式让画面主观地突破自然主义,有意识地去营造形式感、点线面、黑白灰的层次。在《休戚与共》一作中也延续对于“提纯”的实践与思考——作品画面以水墨为主调,使画面意境更素净安宁。若太过于强调单纯和视觉冲击力,画面又容易显得概念与简单化。因此,我淡化对物象本身的刻画,着重对物象间的关系调整与处理,以此保持一种既纯粹又丰富的平衡节奏,进而使画面给人一种纯净感与松弛感。

我理解的写意性并非仅仅是技法层面,而是作品的意境能传达生命的意趣,触碰心灵世界。写意画与工笔画的写意性同样重要,但由于工笔技法相对规律且耗时,容易把最初的灵感与心性磨灭。因此,工笔画在创作过程中需提高警惕,尽力保留最初激发创作时的那道灵光。艺术作品的高度和深度,归根结底是由艺术家的修养、审美以及对生命的理解所决定的,绘画作品是可以触碰人心与观念。人心是真诚与善良,艺术要传递真与善的价值观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在信息时代大千物象之下,我将继续开拓花鸟画的题材和视角,努力关注当下,打开对于天地生灵的精微观察和对一切有情众生的关怀。从自然物象而来,演绎自然界中的诸多叙事,引发我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传达和谐共生理念,歌颂人类生态文明建设。


采写:南都记者朱蓉婷 周佩文

编辑:朱蓉婷

5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