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校园安全不能靠对学生集体搜身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4-10-23 23:35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云南昭通市正道高级中学学生排队进校被搜身。该校工作人员回应,此举是为了搜查违禁品、管制刀具、烟、预制菜等,保护学生安全,都是由女老师检查女同学、男老师检查男同学,该校规已施行多年,学生与家长无异议。

22日,该中学在通报中指出,学校在征得学校师生和家长同意情况下,在学生周日及月假返校时开展安全检查工作。近年来,校园霸凌、校园暴力等频频发生,让家长和学校打起了十二分的注意,但如此搜身难道是维护安全的必要手段?

高中生虽然大部分尚未成年,但生理和心理都趋于成熟,对隐私边界和个人尊严尤为看重。每周一次的入校搜身,即便由同性老师进行,但学生们仍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一系列针对身体、个人物品的搜查,这不仅是对身体边界的“入侵”,更是对心理秩序的破坏。每周例行搜身难免会对学生造成一种“被无差别当作问题少年严防死守”的不适感,在这种不适中度过青春期的孩子,该如何建立健全人格尊严?

隐私权是个人的基本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指出,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应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九条也要求,“学校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名誉”。

该校用“征得学校师生和家长同意”“学生与家长无异议”来回应质疑,很难说这种同意是事实上的同意还是在软强制之下无可奈何的同意。从学生角度,多数情况下,他们对自己就读哪所学校并没有百分之百的决定权,面对学校的日常管理也很难拒绝。至于家长,则往往会避免与学校发生直接冲突。

事实上,即便是为了避免学生携带刀具,学校搜身这一行为也远远超出了相应的必要性。不否认存在一些难以管束、举止乖张的学生,但会带管制刀具入校的终究是少数,为了避免一个小概率事件的发生,长期对所有学生动用如此过激的手段,违背了比例原则,显然不合理。

要维护校园安全实在不必动辄全员搜身,哪怕是使用金属探测门也比搜身要好接受得多。学校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教育更不是在过度约束中达成,安全教育、自律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极为重要的一课,它不仅关乎升学率和学校口碑,更决定了学生未来发展的上限。

校园内,类似事情不在少数,砸学生手机、在寝室搞大搜查等等。一些家长也不必错把越界当严厉,一味为这种扭曲的“严格管理”叫好。家长们应该跳出将学校的所有管理都合理化且“都是为了孩子的成绩”的思维,青少年的人格培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当然,不少家长看似是青睐学校的“严格管理”,实则是自身教育意识薄弱、能力欠缺,或懒于耗费时间精力管束孩子,期望依靠严师“一劳永逸”。可是,仅靠一方的教育不论如何也无法面面俱到,学校的手再严也伸不了那么长,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的引导和示范、家庭氛围的影响始终都是不可替代的。

编辑:何起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