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让孩子成为创作人,这所幼儿园把专业艺术展搬进校园

南方都市报APP • 福教动态
原创2024-12-23 10:44

7至10月,“诗与艺术”展览在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展出,名为“诗与艺术——献给孩子们的艺术展”,近期,艺术展的展期将结束,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深圳二幼”)趁势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之举“艺术展大迁徙”——将此次艺术展搬进幼儿园!并与艺术馆商讨和确定了新的艺术展标题和方向,更名为:诗与艺术——和孩子们一起玩。

图片

跨界融合 携手共创

深圳二幼在园内因地制宜设置了“诗与艺术”独立的展览与创作空间,利用声光电技术、音频、图片、视频、实物、景观等多种适合儿童理解的表现形式,给予充足的空间让孩子沉浸式的互动与体验。展览邀请孩子们一起参与、创作和表达,师幼进行平等的合作。

图片

展览还邀请了策展人方立华、艺术家刘彧文等工作团队入园进行指导。首先举办了“眼睛、放大镜、望远镜、转换器”为题的教师工作坊,启发教师把艺术家对生活、对教育、对儿童的理解以及多元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结合到日常教育工作过程中,关注、理解并鼓励孩子一百种感受与表达。

同时,艺术家精心策划了两场面向孩子们的工作坊活动——“幼儿园情书”与“想象的岛屿”。面对观展礼仪的传统约束与美术馆倡导的积极参与之间的微妙张力,艺术家巧妙地将“禁止”转化为“引导”,鼓励孩子们通过自我探索与总结,领悟并实践恰当的观展行为。

图片

其中,幼儿园情书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幼儿园通透的玻璃,艺术家旨在启发孩子们观察窗内的景色,表达欣赏生活风景时内心的感受,并用声音诗的方式记录自己对幼儿园和城市的爱意和诗意,在创作中感受到诗歌的声律之美。而“想象的岛屿”想法灵感来源于幼儿园中心的绿色草地被环廊环绕,形似岛屿。艺术家激发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邀请他们运用幼儿园现有的多样化的材料,自由创想,亲手构建属于自己的“岛屿”。


玩中学 学中

在与策展人和艺术家团队在为艺术展做准备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们不断内化艺术家对生活、教育、儿童的理解,学习了艺术家看待世界的视角和创作方法,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理解、欣赏、支持孩子们,用多元的视角看待孩子们自在地创作与表达,并提供更加适宜的指导。而孩子们在创造中也找到了自我表达与实现价值的无限可能,他们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或者废旧物品,物尽其用,进行无边界的创作。

图片

此外,还有多位学前领域专家入园观展,肯定了美的环境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熏陶,建议孩子们充分地在玩中学。孩子们被激励着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五感进行全感官的体验,深度沉浸于艺术作品的奇妙世界当中,并表达自己对于作品的解读。

“师幼同频式”指导  成为彼此之师

儿童是艺术化的存在,艺术是儿童认识外在世界和表达内在世界的方式。深圳二幼以此次“诗与艺术——和孩子们一起玩”艺术展为契机,根据不同年龄段设定了“幼儿园”“社区”“祖国”等主题,聚焦生活中感兴趣的、重要、值得探究的问题或者话题,进行深入探究。与此同时,在展览期间全体教职员工、幼儿和家长共创了“世界上最长的诗——献给幼儿园的情书”,将孩子们前期探索“我的幼儿园”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凝聚成诗句,共同呈现。

此次艺术探索与创造过程中,“师幼同频式”的指导逐渐浮现:教师能够充分感知儿童所传递的情绪,实现了情感共鸣,并了解儿童情绪情感背后的含义。而教师、艺术家和孩子们同时成为了彼此的“生命之师”。

图片

深圳二幼始终致力于为孩子们创设留白、可呼吸、可探索、可游戏、可以有无限可能的时空环境,让孩子可以在园内自由奔跑与探索。同时,施行弹性的作息制度,让儿童和教师成为时间的主人,创建没有“思维定势”和“界限划分”的共享空间,保持空间功能的开放性。另外,打造仓储式的资源环境,实现材料取还的开放性,实现材料的循环、可持续利用。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