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任命苗生明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察时局关注到,苗生明是法学博士、第一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在最高检任职期间,他长期担任第一检察厅厅长一职,主管普通犯罪检察工作。
谈及正当防卫制度适用时,苗生明表示,唤醒被称为“沉睡条款”的正当防卫制度,向社会传递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检察机关在办案中,要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切实转变司法理念,严格公正办案。
苗生明。资料图
法学博士、首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公开履历显示,苗生明出生于1965年11月,山东梁山人,研究生学历,北京大学刑法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法学博士学位,中共党员。
苗生明是第一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曾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处副处长、公诉处处长、副局级检察员,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副检察长、代理检察长、检察长。
2011年11月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2017年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2019年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厅长,2020年同时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2023年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检察官,至此番履新。
推动“唤醒”正当防卫制度,传递“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
苗生明在担任最高检第一检察厅(普通犯罪检察厅)厅长期间,刑法当中的“正当防卫”制度多次引发公众讨论,这一“沉睡”的制度也逐步被“唤醒”。
2020年9月,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出台《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涉及的相关问题作出系统规定。2020年11月,最高检发布了6起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典型案例。
谈及正当防卫制度适用时,苗生明表示,唤醒被称为“沉睡条款”的正当防卫制度,向社会传递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检察机关在办案中,要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切实转变司法理念,严格公正办案。转变以往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不分是非曲直,各打五十大板”的错误观念,准确把握立法精神,严格认定标准,敢于认定正当防卫,体现司法担当。
今年2月春节档期间,最高检指导、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主题的电影《第二十条》上映后,引社会广泛关注。苗生明称,这部电影是激活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的生动实践和艺术呈现。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检察机关以正当防卫作出不捕不诉的人数是前五年的3.6倍。数据表明诉讼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更好维护司法公正。
谈轻罪治理:将完善轻微犯罪案件快速办理机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严重暴力犯罪数量持续下降,轻微犯罪大幅上升,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占比从1999年的不到55%上升至2023年的85%以上。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苗生明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由于犯罪态势与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犯罪出现轻、重分层的明显特征,需要包括检察机关在内所有司法机关根据重罪和轻罪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治理,推动刑事诉讼模式向更有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转型。
苗生明表示,当前最高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办理轻微刑事案件依法少捕慎诉慎押具体工作要求的指导性意见,推动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轻微犯罪案件快速办理机制、行刑衔接机制、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联动机制,推动形成轻轻重重、轻重有序的犯罪治理结构。
近年来,“少捕慎诉慎押”上升为一项刑事司法政策,进一步推动刑事案件人权司法保障。
苗生明曾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2022年以来,检察机关在减少不必要的羁押,扩大取保候审非羁押强制措施适用上持续发力,推动诉前羁押率大幅下降,取保候审适用率提升,在确保依法惩治犯罪的同时,人权司法保障得到进一步强化。
“逮捕是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刑事强制措施,不是刑罚处罚,不逮捕不意味着不会被判处刑罚,逮捕也不意味着一定起诉、判处实刑,对于犯罪嫌疑人决定逮捕,必须符合逮捕的法定条件,其中主要看是否具有逮捕必要性,不予逮捕是否能够保障诉讼顺利进行。”苗生明称。
采写:南都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