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要抢占生物经济未来战略制高点,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今日上午(2月9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公众号对外发布1月22日出台的《广东省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下简称“生物制造方案”)。
4个月前,即去年10月9日,广东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下简称“生物医药方案”)。
DeepSeek认为,这两个行动方案体现了广东在生物经济领域的战略纵深布局:生物医药方案以“强链”为主,巩固现有优势;生物制造方案以“拓链”为方向,开辟未来赛道。两者共同推动广东从“生物大省”向“生物强省”升级,并为全国生物经济发展提供“广东范式”。
(生物制造方案全文请点击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的通知
生物医药方案全文请点击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01/核心目标
剑指万亿级产业规模
DeepSeek比较两份文件后认为,两个行动方案均以2027年为关键节点,目标指向万亿级产业规模;均重视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不同的是,生物医药方案聚焦医疗健康产业链,而生物制造方案更广泛,强调生物技术对多行业的赋能。
02/政策举措
生物制造方案重在推动
技术底层突破和跨行业赋能
从定位上来看,DeepSeek认为,生物制造方案是为了抢占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制高点,通过菌种自主率指标、生物质原料供应链建设、高端仪器装备生态构建等,强化产业链韧性,推动生物技术成为广东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如果说生物医药方案是通过医保目录调整、临床试验床位设置(医院床位5%—10%)、仿制药扶持等政策,打通“研发-临床-市场”链条的话,那生物制造方案则是为了巩固广东在医疗器械、中医药等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推动“三医协同”(医疗、医保、医药)。
DeepSeek认为,两个行动方案均注重产学研协同和国际化布局。不同的是,生物医药方案侧重医疗场景应用和审批效率优化,生物制造方案更强调技术底层突破和跨行业赋能。如方案提出:深入推进生物科技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生物技术(BT)与信息技术(IT)的深度融合,抢占生物制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加强核心酶制剂、核心菌种、底盘细胞等领域技术创新,提高定向改造和优化设计水平,实现生物制造工具自主化,着力解决生物制造产业“芯片”供给问题等。
03/挑战与机遇
广东有望形成
双轮驱动的全球竞争力
DeepSeek总结认为,两个行动方案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政策协同性。
生物医药方案侧重医疗健康产业的应用端,生物制造方案则从技术底层和产业融合角度扩展生物经济的边界,两者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多行业赋能”的协同闭环。例如,生物制造中的合成生物技术可为生物医药提供创新原料药和基因治疗工具。
从政策协同方面来看,两方案均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如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人才引进。但生物制造方案更突出“生物制造+”的跨界融合潜力,与广东“制造业当家”战略高度契合。
DeepSeek认为, 生物医药方案需解决药械审批效率与临床转化效率的平衡问题;生物制造方案则面临菌种自主化、非粮原料利用等技术突破的挑战。若两方案有效落地,广东有望形成“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双轮驱动的全球竞争力。
为了支持方案的落地,生物制造方案提出建立生物制造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强化财经政策扶持力度,在政府投资基金、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以市场化方式研究组建省生物制造产业引导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南都制图: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