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供应链第一股”怡亚通(002183.SZ)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净利润三连降。作为白酒分销商巨头,怡亚通的业绩表现无疑给了酒业渠道商们一记重锤。
无独有偶,昔日“白酒连锁第一股”银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基集团”)创始人梁国兴近期传出“出售4.8亿港元豪宅”的消息,也被白酒行业视作又一白酒大商陨落的加强信号。
而怡亚通、银基集团的兴衰只是酒业大商沉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各大酒企渠道模式的改革以及扁平化发展等,叠加白酒周期性调整,白酒渠道商们遇到的挑战不少,包括酒便利、歌德盈香等酒业渠道商接连传出“面临经营困境”的消息。
此外,在刚刚过去的成都糖酒会期间,“60%以上的白酒经销商面临较大库存压力”等声音也响彻整个酒业,库存压顶、价格严重倒挂、经销商困境、渠道困境以及酒企业绩下滑压力等,如同一层又一层的迷雾,笼罩着整个白酒行业。
酒业大商的兴与衰
近期,沉寂多年的银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基集团”),因一项巨额交易再次被推到酒业的聚光灯下,引发行业对白酒经销商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展开深思。
4月以来,一则“位于香港深水湾香岛道的豪华别墅近期以4.8亿港元高价易主”的消息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此次交易的出售方是银基集团,曾是“酒业连锁第一股”,也曾是五粮液等酒企的大商,集团于2009年登陆港交所,后又于2023年退市。
“一上一退”之间,是一位白酒大商沉浮的时刻表,也是白酒传统经销商模式持续变革的行事历。
公开资料显示,银基集团2000年获得整个五粮液酒系列总经销权。于是,乘着五粮液的东风,银基集团一路做大做强,于2009年,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酒类流通第一股”;之后,银基又成为山西杏花村汾酒等产品的全球独家总经销商。
然而好景不长,银基集团上市后不久,就遭遇了业绩“滑铁卢”,公司业绩持续巨亏,为扭转业绩颓势,银基集团还曾向B2B业务转型,遗憾的是,转型并未成功。此后,2021年银基集团爆发债务违约危机,2023年从港交所退市,逐步走向没落。
怡亚通2024年财务数据
同样正在走下坡路的还有怡亚通。财报数据显示,怡亚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76.17亿元,同比下滑17.8%,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下滑24.92%。这已是怡亚通净利润连续下滑的第三年,2021年公司净利润超过5亿元。
巅峰时期,怡亚通为孵化运营了钓鱼台珍品壹号、国台黑金十年、摘要12年等高毛利白酒产品而倍感骄傲。如今,在历经2023年酒饮业务下滑超13%后,公司在2024年财报中直接“隐去”了酒饮业务的具体营收数据。
不过,怡亚通的酒饮业绩也可从怡亚通披露的部分数据中窥见一二。数据显示,怡亚通旗下从事“酒类批发、供应链管理和进出口业务”的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深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营收5.52亿元,同比下滑15.21%,同期净利润181.1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32.80%。
怡亚通相关子公司2023年数据
怡亚通相关子公司2024年数据
库存压力正向酒企传导
随着上述白酒经销商、渠道商的压力加大,相关公司对应的打款意愿正在下滑,库存压力正在进一步向酒企传导。
对于白酒经销商、渠道商而言,库存的意义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从“收益”变成了“债务”。一位经销商表示,此前产品畅销期、白酒涨价期,库存就意味着未来收益;如今,在白酒行业调整周期下,库存则意味着“债务”。之所以将之称作“债务”,是因为不仅要面临跌价的风险,还要承担着仓储、管理等成本费用。
据了解,近期不少白酒经销商因库存压力扩大,导致资金周转紧张,便开启了“去库存”模式,而激进的“去库存”方式难免会压低白酒产品的市场终端价,从而使得酒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价格体系被扰乱,进一步影响白酒品牌力。
酒企已意识到上述“传统压货模式”在白酒调整周期下的“杀伤力”。于是,不少酒企高管公开表示“反对向经销商压货”。今年糖酒会期间,水井坊高管就明确表示:“我们目标的设定、我们对于库存的管理,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所以不会去做短期的压货动作,也不会希望通过单纯的库存增加来提高我们的销售数字,这跟我们核心价值观有较大的冲突。”此外,不少酒企在经销商大会上主动降低业绩目标。
南都湾财社记者摄
在酒企主动反对压货模式、经销商打款意愿低、动销不畅等背景下,库存压力正在向酒企传导。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A股白酒上市公司存货总额超过13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从已披露的白酒上市公司年报来看,2024年全年的库存额仍有上升趋势,以舍得酒业为例,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存货达52.19亿元,同比增长超17%;公司成品酒、半成品酒库存分别为8872.15千升、159974.35千升,同比呈增长态势。
何解?目前,不少酒企正将厂商利益深度捆绑,同时深入渠道一线帮助经销商卖酒、研究消费者变化等。今年2月份,四川五钧酒类销售有限公司、四川五浚酒类销售有限公司成立,背后的合伙人中,湖北人人大经贸有限公司、乾坤福商贸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宜新商贸有限公司、泰安市泰山名饮有限公司等多家五粮液经销商现身。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近期以来,类似于上述“将厂商利益深度绑定”的酒业模式不少。但这种模式能否在白酒调整周期下为酒业大商、酒企困境破局,仍需要时间验证。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