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项目教研活动在福田举办

南方都市报APP • 福教动态
原创2025-04-21 14:21

为进一步推进广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与质量提升项目,以数字技术赋能课堂评价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研数字化转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开展了系列省级教研活动。4月16日下午,“广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与质量提升项目”2025年春季学期省级教研活动第8场——“CSMS赋能共生课堂  助力师生协同成长”教研活动,在梅山小学举行。

图片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室副研究员张林静、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网络学院院长贾汇亮、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员蒋菲、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副局长赵盟、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林君芬、福田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肖萍及质量监测中心全体成员、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涂欣、林志春、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中历史教研员温志军、深圳市福田区福华小学副书记庄海燕、深圳云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晓云、努比技术有限公司侯健总经理、梅山小学书记校长刘锐娟、副书记刘朝晖、承办校领导、教师代表等出席本场活动。深圳市福田区刘锐娟教科研专家工作室成员、来自东莞、河源、兴宁的8所梅山小学结对帮扶校领导、教师代表、兄弟学校的老师、梅山小学教师们,以及全省感兴趣的研究人员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与本场教研活动。活动由梅山小学副校长孟峰主持。

深圳市福田区全力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教科研体系数字化转型,运用大数据 AI 技术提升教学教研效率,实现精准服务,形成数字赋能全链条应用生态。赵盟表示,梅山小学依托CSMS系统形成了可复制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福田经验,在福田区和各结对帮扶学校发挥着辐射作用。同时他期待本场活动能总结出基于CSMS课堂评价,深入开展“共生课堂”研究,取得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全省各区域、各学校及广大教师提供实操范本。

研思探真知 数智赋课堂

专题分享环节,六位实验校的领导、教师代表从师生共生、数据循证、课堂变革、精准诊断、校本研修等维度,分享他们的实践智慧与创新成果。

刘锐娟以《CSMS赋能师生共生,让课堂焕发生命力》为题,探讨如何借助CSMS精准诊断课堂,重塑课堂样态,构建“共建-共长-共生”课堂,实现课堂变革,赋能师生成长。梅山小学主任蔡小慧分享《共生课堂:问题链驱动思维深度激发》,切片CSMS课堂报告案例数据,通过问题链的策略优化,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延展度。河源市源城区雅居乐小学校长刘燕芬提出了“三维协同·四步循证”的研析法,让教育从经验判断走向证据支持,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河源市紫金县蓝塘中心小学主任吴妙萍分享了乡村教育困境突围经验,通过CSMS系统对课堂进行三维结构与精准施策,实现数据验证的教育质变。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龙湖学校副校长肖晓怡分享了学校基于CSMS核心指标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精准诊断+动态适配,让教学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的经验。河源市河源中学主任陈晓燕则通过骨干教师“提炼-分析-辐射”和青年教师“个人追踪-集体同研-反思总结”,揭秘如何通过数据驱动的教研活动,打破教师‘单打独斗’的壁垒,实现团队智慧的共生共进。

群策话教研 共探提质方

教研沙龙聚焦“以‘数’优研·共生促长——以CSMS评价诊断结果促进精准教研”主题,围绕“CSMS课堂数据折射出课堂什么问题?”“学校如何开展依数优研”“如何为教师设计基于CSMS课堂评价的成长阶梯的CSMS评价系统运用?”“对未来课堂评价的预期”四个方向。与会教师结合区域、学校和自身的实践状况,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图片

贾汇亮认为,CSMS系统运用大量多维数据采集与AI模型分析助理教师专业成长,对教师形成个体成长可视化追踪,他希望学校能基于CSMS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描绘精准课堂画像,并将CSMS系统与各智慧教育平台融合,构建师生智慧评价生态体系。

涂欣用几组反义词来阐述她的观点。她认为CSMS系统弥补了过去课堂评价“经验判断多,理论数据少”的问题,她希望,老师们能运用CSMS系统转型教研模式,运用AI大数据,关注课堂小细节,从大面积的大水漫灌到小切口的滴水精灌。她还提醒教师要警惕数据幻觉,要育人高占位,行动低贴地,在探索数字化赋能的热行动中,时刻保持育人自觉的冷思考。

河源市东源县清平中学副书记张燕丽认为,CSMS系统是课堂教学的镜子,能助力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教学的优化,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新路径。

河源市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副校长陈虹妃说,CSMS系统支持教师成长“看得见”,它呈现出的客观数据是课堂的“第三只眼睛”,能精准捕捉教室里的“沉默角落”,成为突破教育高原现象的利器。

河源市东源县仙塘中学副校长罗小飞认为,CSMS系统精准的评价数据,是我们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质量的重要依据,学校基于CSMS系统的数据分析研讨,实现精准教研,提升教研质量。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岸小学教务主任胡珊珊认为,CSMS系统为教师提供人性化的课堂“体检报告”,学校结合大数据报告提炼出更为优化的教学范式,教师可借助报告中的多个指标进行分析,调整教学语言,进行对比评价,了解改进成效,有效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图片

随后,李海东副院长、张林静副研究员、蒋菲博士、肖萍主任为协办校代表送上梅山小学学生作品和交流旗。参会的专家领导及老师们还参观了学校的非遗长廊、艺创中心、科创中心,观看了孩子们的无人机、MakeX机器人、乐高编程、水墨画、观鸟等校本特色课程,纷纷为梅山小学的课程建设点赞。

专家凝睿见 聚力启新航

李海东在活动总结中,对专题分享与教研沙龙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本次活动凸显两大鲜明特色:其一在于主题的前瞻性。“CSMS赋能共生课堂” 首次以 “共生” 为核心,不仅呼应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 “师生共生发展”的理念,更直击当下课堂改革的关键 —— 如何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成长,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生命场;其二在于实践的丰富性,九所学校分别从“共生课堂”“三维协同”“精准诊断”“同研共进”“数字循证”“以数优研 ·共生促长”等不同层面,诠释了CSMS在教师发展和校本教研中的多元价值。尤其是梅山小学的编印的两本报告选集和应用手册,更是用扎实的成果证明——只要深耕细作,数字化评价就能在课堂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图片

面向未来,李东海提出三点期望:一要以“共生”为核,深化理念创新,将CSMS作为撬动课堂变革的支点,形成平等、互动、共创的学习生态;二要以“特色为要,打造校本范式,将CSMS与学校文化、教学主张深度融合,形成“一校一品”的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模式;三要以“共进”为责,强化区域协同,各地各校加强交流互鉴,让优质经验“流动”起来,共同推动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片

本次教研活动是广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与评价双线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通过理论研讨与典型案例分享,为全省中小学提供了可复制的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与质量提升实施范式,也为广东省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 巫晓婷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