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重庆、哈尔滨、西安、昆明、青岛、江门、郑州等多地明确,将公积金贷款到期年龄上限延长至男性68岁、女性63岁,或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与国家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协同适配,引发关注。
在不少人看来,这是政府提振房市的又一举措,在释放住房消费潜力、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购房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这也是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和我们一样关注此事的,是需要直面新的风险考验的银行等金融机构。银行需要加强与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合作,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共同优化贷款流程和服务,提高效率。同时,还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借款人的资格审查和贷后管理,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因为更长期限的贷款意味着更大的利率风险和违约风险。随着贷款期限的延长,利率波动对贷款的影响将更加显著,而高龄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稳定性相对较低,老年群体在租房市场上都会遭遇阻碍,在购房市场可能也会有此类困扰。此刻,金融机构就要在政策红利释放与风险底线坚守间“走钢丝”,既要落实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导向,又要筑牢高龄贷款业务的风控防线。
实事求是地说,此次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的调整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它与国家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协同适配,将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延长,能够确保延迟退休职工在购房时仍能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使政策的覆盖面更加广泛,体现了公平性和适应性。其次,延长贷款年龄上限有助于降低购房者的月供金额,减轻经济压力。每个月还款额少那么几百上千块,对于大多数购房者来说,是实打实的利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购房门槛,释放了住房消费潜力,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增强市场信心。最为要紧的是,延长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使得老年购房者也能够享受到公积金贷款的政策优惠,满足了老年群体的住房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也体现了应有的尊重。
当然,政策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房地产市场状况和人口结构存在差异,银行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此外,对于存量公积金贷款的延长呼声也需倾听,最好能够在贷款到期之前一定时间段内,给出自愿选择项。而这些选择项,都还在每个家庭只能同时有两套房可以贷款的现行政策上限套数之内,合情亦合理。
综上,多地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的延长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调整。但不论是现时的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延长还是将来的其他政策,政府和相关部门都要始终保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房地产市场出现过度波动的初心不变。此外,购房者自身也应具备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理性购房,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文|魏敏
编辑:陈邹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