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残特奥会聋人足球项目于15日佛山开赛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5-05-09 16:20

5月9日,佛山市残特奥会聋人足球项目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聋人足球项目,将于5月15日至25日在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南海体育中心举办。作为本届残特奥会的首场赛事,届时将有来自全国的12支代表队同场竞技,本次赛事将有1名佛山本土运动员参赛。

佛山市副市长、十五运会佛山赛区执委会副主任黄少文透露,目前,聋人足球项目单项竞委会已实现实体化运作。

图片

“无障碍+暖服务”护航公平竞技

据悉,为保障听障运动员平等参赛,佛山对世纪莲体育中心、南海体育中心两大场馆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2.0工程”,并通过了无障碍体验团队近百次场景模拟测试,确保让观赛与竞技实现空间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沟通无障碍。

因本次赛事的特殊性质,佛山市贴心建立起多维度保障机制,一方面,专项制定聋人运动员应急沟通方案,确保工作响应“零障碍”。另一方面,从严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确保食品安全与竞赛公平双达标。此外,630名志愿者经手语培训,布防安保、医疗等应急力量,组建起“沟通无障碍”服务网络,打造出“专业指挥+科技赋能+多元协同”的立体化安保矩阵。

“赛事+文旅”激活城市新动能

近年来,佛山坚持以赛兴城,带动城市全面提升。

当下,佛山正处于“再造一个新佛山”的二次创业时期。主办方表示,希望以此次赛事筹备为契机,让体育赛事与城市能级提升、推动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体育力量。

黄少文表示,接下来,佛山将做好“赛事搭台、经济唱戏”文章,把“场内”高水平竞技比赛,与“场外”美食、文化、旅游等资源“串珠成链”,在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项目的同时,推动“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传统民俗活动和佛山“西甲”、叠滘龙船漂移等特色赛事“出圈”“出彩”,让赛事激活城市文旅体产业发展、充分展现佛山城市形象。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透露,将推动赛事营销与文旅营销融合。抓好承办本次赛事的重要时间节点,用好佛山文旅全媒体矩阵以及海外平台,将赛事主题宣传与佛山文旅线上营销全面融合,结合线下特色文旅活动,通过视频、帖文推送以及佛趣游等多个平台,发放游客消费福利,吸引市民和游客广泛参与佛山文旅各类活动。

佛山本土力量闪耀赛场

本次赛事中,佛山三水运动员陆永健将代表本土参赛,成为佛山“残健共融”文明精神的代言人。

多年来,佛山市倡导平等参与、融合发展,多维度铺就残疾人体育的“星光大道”。每年举办一次单项锦标赛,每四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的全市残疾人运动会,让更多“折翼天使”在运动中重拾自信。此外,佛山每年在全市范围内选拔运动苗子,选送至省队、国家队,培育出了林福荣、林萍、潘嘉敏等多届残疾人奥运会金牌得主,曹远航、梁燕芬、赖善章、梁伟聪、李丽青、孙变变等一大批世界冠军得主。

在政策上,2021年,佛山出台了《佛山市参加重大体育比赛奖励办法》,对残疾运动员与健全人“同奖同誉”,区级、镇(街道)结合实际叠加奖励,充分调动广大残疾运动员、教练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拼搏者既有荣誉感,更有获得感。

聋人足球赛与普通足球赛在规则、裁判、赛事组织上有何不同?

聋人足球的规则框架如场地尺寸、进球得分、越位规则等与普通足球大体相同。为了让听障运动员在绿茵场上畅享公平竞技,裁判执法、球员沟通和赛事组织均围绕听障需求进行优化。

一是“静音”模式。所有运动员需在赛前接受听力检测分级,确保符合听障运动员标准(要求听力损失≥55分贝)。在竞赛中,所有球员佩戴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必须取下,确保同等听力条件参赛。

二是裁判使用旗语、手势或闪光灯代替哨声(如举旗表示犯规、暂停比赛)。边裁同样通过旗帜动作传递判罚信息。

三是配备沟通无障碍的相关设施设备。赛事配备手语翻译协助沟通。场地配备闪光灯提示系统(如中场开球、比赛结束信号)等。整个赛事在沟通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力,为聋人运动员公平、公正、便捷参赛提供充分保障。

采写:南都记者 王倩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