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直观的感受:全国各地近几年都在竞逐文旅赛道,比如因一只“卤鹅”爆火的荣昌,因一把“烧烤”红火的淄博、因一场“村超”吸引了全国游客前往的榕江等等。
5月16日,佛山市禅城区举办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发布“千年佛山·烟火岭南”文旅IP,推出《禅城区文商旅生态融合发展计划》。可以看到,佛山禅城正式加入这场“文旅竞争”的大战。不过,对比起来,禅城“卷”得更为平和,更为“长期主义”,它在全市首次提出,要聚焦“空间、环境、内容、服务、机制”五大方面系统性重构城市文商旅发展的逻辑,这表明:拥有千年岭南文脉的禅城,更加注重“服务”和“生态”的长期营造,禅城不追求成为流量时代的“刹那红花”,而要做文旅消费的“常青树”。
服务精进:用贴心陪跑做“体验高地”
禅城的“服务”体现在对于各类文旅项目的营商环境优化。大会汇聚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旅界企业代表,禅城区文旅局局长杨涛用“诚意”在现场表示:禅城的文化用地和空间充足,部分物业“只收梦想,不收房租”,同时还表示要优化城市经营环境,在外摆、经营时间、商业装置等方面给予更大的宽容度和温度,继续深化打造“禅心办”政务服务品牌,优化文商旅活动审批流程,让大型活动更方便举办,同时成立文旅实体化招商办专班,加大“六大新赛道”和文旅产业的招商力度。
禅城的“服务”还在于对游客出行体验的保证上。其实,“五一”期间的“银河左岸”大型音乐节已经彰显了禅城区的保障运作能力:450台免费接驳公交接驳、不限量饮用水、给“夜排”乐迷投喂南庄大包等等,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受到了“烟火岭南”的温暖。
现在,佛山还将这种便捷服务进行了“智慧升级”。5月16日当天,粤港澳大湾区首个AI文旅智能体“佛小禅”在佛山市禅城区正式发布,“佛小禅”是佛山禅城的数字化分身,载蚂蚁百灵、DeepSeek等大模型,依托支付宝平台,可以直观展示景区现有的智能体服务和相关服务卡片,不仅可以提供游玩路线选择、AI伴游、美食推荐、天气提醒等服务,还能通过人机对话,为全球旅客免费讲故事、订房间、查路线、寻美食,这样一个定制的“旅游搭子”让游客更懂禅城之美。
文旅之兴,重点要靠市场的力量,禅城区政府选择做背后的“同行者”和“贴心保姆”,在尊重市场的基础上发挥引导力量,与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有为政府”不谋而合。
五一期间,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在禅城开唱。摄影:南都记者 孙振凌
生态构建:汇全国资源营造“全域共生”
文旅的核心是IP和产品,对一个区域而言,滋养众多IP和产品诞生的就是“生态”。禅城试图以空间、内容、环境、服务、机制的多面革新,编织出一张“全域共生”的文旅网络。
在空间方面,禅城以“焕新五类空间”为突破口,将公园、街巷、村落、“锈带”(工业遗址)、滨水空间转化为文旅新场景。例如,文华公园、中山公园通过“公园+”模式拓展功能,引入艺术展览、亲子互动、潮玩市集,打造“可游可憩可消费”的复合空间;南风古灶依托五百年窑火历史,升级为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吸引艺术家和主理人入驻;东平河水轴线通过活化滨水空间,建设亲水碧道和休闲商业带,成为湾区水岸经济新地标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期待“拓展”“融合”的边界。
同时,禅城以“六大新赛道”(如数字文旅、潮流赛事、演艺经济等)打造多元文旅场景构建“八大精品”文化IP和“十大民俗”品牌,创新文化内容方面。不过,也有岭南民俗文化领域专家提醒:作为岭南文脉之城,禅城一定要深刻理解本土文化,加强对本土文化的研究、梳理,要坚持做具有佛山特色的文化内容,“不排斥创新,但不能前篇一律,丢了佛山传统的根。”
值得注意的是,禅城首创“岭南文化合伙人计划”的赋能机制,联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艺术家、主理人、企业等多方力量,形成“孵化中心+品牌基地”的双创体系,三年内计划认证100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打造10个“文商旅综合体”示范点,并推出100个文化赋能产业创新案例。这显著扩大了禅城做文旅的“朋友圈”,也让各界资源汇聚形成“生态圈”。如,当前落地的“非遗守艺人”传播项目,背后团队来自全国最大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宣传、确权组织“中国非遗网,“拼酷”传统文化焕新项目,以拼装模型形式活化岭南建筑,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它的支持力量则来自东莞。
采访中,有企业代表人对禅城温暖务实的作风动容:得益于包容的磁场,一个更大的文商旅融合生态圈还在加速构建。会上一口气签约21个重点文旅项目;禅城成立文商旅产业投资基金,计划三年导入不少于10个超级文商旅融合项目。资源由全国各地汇聚而来的同时,禅城还向全社会发出加入岭南文化合伙人的诚挚邀请。
这背后透露出禅城的思路:把千年岭南文化历史,融合为城市格调、社会生态,把人文烟火,融合为产业内容、消费场景,从而打造一个具有岭南味、年轻态、时尚感、国际范的烟火禅城。
禅城的愿景,指向一个城市IP“千年佛山·烟火岭南”。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区里提出的“IP”只带全市之名,这体现出禅城作为“佛山之心”的担当。
正如禅城区委书记严冰所言:“文旅厚度终将升华为发展高度。”当各地仍在追逐“网红爆款”时,禅城选择以服务温度滋养生态土壤,以机制创新激活文化基因——这或许正是“烟火岭南”得以升腾为“湾区盛景”,助力佛山在洛阳、重庆、西安等城市之后,以“文化+”走向长红的底层逻辑。
采写:南都记者 孙振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