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日前,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上线了“广东高质量专业设置助推技能好就业”服务平台,首次整合全省在招生的技工院校2500+专业点的数据,并从全省范围梳理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情况。在“产教融合、技能报国”的时代答卷下,全省技工院校构建起与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同频共振的专业体系,打造出覆盖全产业链的技能人才培育生态链。
“双轨制”赋能:
专业矩阵精准对接产业图谱
广东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构建起了“国家目录+省级特色”的双轨专业架构,开设专业覆盖15大专业门类,同时立足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与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康养与智慧农业专业领域建设,促进世赛成果转化,将世赛标准延伸到专业建设,以六大专业群引领技工教育发展,已形成以制造类专业为主体、服务类专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进行操作学习。
在区域分布上,广东技工院校专业设置采取梯度赋能方式进行布局,珠三角地区引领前沿领域,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等前沿领域;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错位发展,粤东地区将潮菜、潮汕工艺、茶文化传承与轻工制造相结合,发展特色化专业体系;粤西农村电子商务、机电技术服务、“百千万工程”振兴副中心城市;粤北数据应用、石材工艺专业激活绿色经济。
“双引擎”驱动:
动态优化催生专业迭代活力
近年来,广东技工教育结合前沿方向强化创新驱动,新增芯片设计与制造、车联网技术应用与服务、智能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新专业,以“宽口径、广就业”为导向,整合升级专业内涵,如公共营养保健或康复保健替代了中药营养保健;与此同时,优化淘汰了金属热处理、起重装卸机械操作与维修等11个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传统专业。
增量扩容与减量优化双向动态精准发力,这正是广东技工教育不断提升生命力的“双引擎”。通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了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精准咬合,其成效已在专业布局优化与招生结构升级中充分显现。
如智能制造类、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类专业群的招生量自2022年连续三年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5.8%、0.5%、12.69%,其中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类专业群的增长速度最为迅猛,紧跟广东“双十”产业集群发展需求。
今年下半年秋季开学,多所技校也将持续“上新”专业。如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将新增开设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低空飞行运营与管理等4大专业;广州市技师学院则计划新增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5个紧贴产业需求的新兴专业,持续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性。
世赛成果转化:
从赛场到课堂的“基因移植”
历经14年7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淬炼,广东技工教育完成了从“参赛办赛”到“标准输出”的跨越式蜕变,累计斩获35金、16银、14铜和26个优胜奖的辉煌战绩,构建起“世赛引领、标准赋能、人才反哺”的转化闭环。
如何把世赛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实现从“几个冠军”到“一批骨干”的裂变式培养,广东技工教育给出了创新答卷。在技工院校可开设专业中,与世赛项目相关的专业有26个,广东已开设21个,开设率高达80.77%,形成世赛标准与专业建设的深度耦合。从学校来看,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通过“冠军反哺”机制,让世赛金牌选手参与教学标准制定,并联合企业开发“精密制造工艺师”等高端岗位认证体系。深圳技师学院将云计算、CAD机械设计等赛项技术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出多名企业技术骨干。
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世赛训练基地,学生们在进行日常训练。
在深耕国内标准转化的同时,广东技工教育以世赛为纽带,积极推动“技能出海”,构建起“中国标准+国际资源”的双向赋能格局。如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面向菲律宾泛太平洋师生自主移动机器人开班,并与俄罗斯喀山信息技术与通信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无人机和自主移动机器人等方面深化人才技能培养,推动形成国际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成功开展了与孟加拉国教育部技能提升项目合作,积极承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培训项目,开展“一带一路”框架下南南合作技能开发网络交流活动,实现了技能出海、筑梦远航。
人才矩阵成型:
橄榄型结构支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东技工院校招生量稳定增长,在校生总数超66万人,其中中级层次33.54万,高级及以上层次32.64万。制造类专业在校生约38.54万人(占58.2%),服务类专业在校生约27.63万人(占41.8%)。
招生近3年稳定增长,中级和预备技师层级招生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47%、26.49%,技工队伍已形成中级筑基、高级提质的橄榄型人才结构,并且重塑技能人才价值坐标。
第二届广东省技工院校科技发明与创新大赛决赛中,学生们在现场展示原创项目成果。
随着广东技工教育专业设置与教学的不断完善,技能人才的“练兵场”也从实训室、集训场走向了实验室、前沿产线。据统计,当前广东有20多所技工院校800余名毕业生在科研单位或实验室从事科研辅助人员、机械操作等工作,有10所技工院校与各级实验室已签订或有意向签订合作协议,呈现出“技研结合”的生动局面。另一方面,华为、比亚迪、希音等龙头企业与广东共建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覆盖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从课堂到车间,技能学子直通产业最前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东技工教育将持续深化“专业——产业——职业”三业联动,以专业设置的“精度”提升人才供给的“效度”,以世赛标准的“高度”筑牢制造强省的“硬度”,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培育更多新时代“广东技工”。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程安
技术:麦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