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吕婧 实习生曾东涛 6月20日,中山市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揭牌成立。此举是中山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有利于强化对企业、创新平台、科研机构的服务,更大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施焕东,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宇,中山市委编办副主任、二级调研员陈玉钧,事业单位编制科科长陈志良等参加揭牌仪式。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部在本轮机构改革中,专门设立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此次,中山市科技局推动中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山市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形成专门统筹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府机构,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机构更名后职能有哪些转变?如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据介绍,中山市科技局正推动该中心向专业管理机构转变。目前,已向该中心下放了创新创业大赛承办、技术经理人队伍培育、科技项目验收、科技政策宣贯及企业服务、科技服务集聚基地运营管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等业务。
此外,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该中心将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及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分析、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职能。随着中山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和未来科技的谋划布局,该中心将在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及AI深度应用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面服务。
中山市科技局局长施焕东在揭牌仪式中对该中心未来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认清使命,努力成为推动全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式”“新型”“新质”载体。二是立足本职,大胆创新、认真谋划在推动“四链”融合上展现更大作为。三是主动担当,在做精做实科技和产业创新服务的基础上,发挥“亮点思维”,多加思索、多作探究、多培植亮点,努力打造具有我市科技特色和中心优势的工作品牌。
延伸阅读
中山: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当前“热词”,是创新起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近年来,中山市科技局以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为重点,以生物医药、新能源、光学光电等领域为主攻方向,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企业创新“挑大梁”
企业R&D经费支出增长22.7%
“一款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抗癌药击败了全球最畅销的抗癌药。”康方生物研发的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出圈”。这家成长于中山的药企,已经从中国原创抗体药物研发的先行者,变为领跑者,凭借技术优势走向世界。
企业是最活跃的科技创新主体,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为了延续康方的故事,推动科技型企业“升级创标”,中山市科技局逐步形成“培育+认定+服务”全链条工作体系,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科技活动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在中山,全市90%以上的R&D经费来源于企业,是绝对的主力军。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R&D经费投入不断创下新高:继2022年全市R&D经费投入突破百亿大关之后,2023年R&D经费投入达127.17亿元,增长26.3%,增速排名珠三角第2、全省第4;R&D/GDP首次达到3.16%,排名跃升至全省第5。其中,各类企业R&D经费支出116.43亿元,增长22.7%。
截至目前,中山市共有创新标杆企业24家、高新技术企业29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90家,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科技与产业“双轮驱动”
围绕新“十大舰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65项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则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两者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能够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
2022-2024年,围绕中山市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市科技局共实施重大科技专项65项、揭榜挂帅项目12项,立项经费超1.5亿元,集中优势资源扶持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中山产业迈入新赛道打下坚实基础。
中山已经形成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在此基础上,市科技局推动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提质升级。目前,中山药创院拥有药物安评中心等10多个研究中心,建设全国最大同位素实验室、华南地区最大实验动物中心,成功挂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成为中山生物医药产业源头创新的关键一环。
中山的光学光电产业也已经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市科技局进一步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目前长春理工大学研究院已引进科研团队10个,建成18个科研实验室,累计培养硕博研究生800多人,为“湾区光谷”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去年,中山市光电信息集群实现产值674.23亿元,同比增长14.94%。
改革赋能“松绑减负”
出台10多项科技政策优化创新生态
科技体制改革是激活创新要素的关键。近年来,中山市科技局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通过制度创新、动态监管、精准服务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全面升级科技服务水平。
2024年,中山以市政府一号文的名义出台《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强化科技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目标,打出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投入支持、科研人才引进、科技金融赋能、服务平台建设“组合拳”,给予企业“实打实”的科技助力。
紧接着,中山市科技局精准施策、靶向定位,先后修订出台《中山市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山市进一步推动光电光学产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山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中山市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等10多项科技政策,提高服务企业的效率,最大限度降低对科研活动的干扰,同时不断优化调整涵盖申报、评审、验收等环节的科技创新管理系统。
为科技创新“松绑”,为企业发展“赋能”,中山正加速汇聚高端创新资源,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