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五年增速领跑全国,无痕手术技术破解女性治疗困局

南都N视频APP · 健闻
原创2025-07-23 12:44

“医生,我宁愿死也不愿在脖子上留疤。”42岁的林女士在确诊甲状腺癌后,向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高恒元坦露心声。这位职场女性的焦虑,折射出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飙升背后的隐忧——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近五年该癌种年均增速达20%,成为全国增速最快的单一癌症,女性患者数量是男性的4倍。

所幸,以国产手术机器人为核心的无痕根治技术正突破传统手术局限,在保障疗效的同时,让患者告别“颈部自杀式切口”的噩梦。

癌谱转型下的隐形危机

四大推手加速甲状腺癌蔓延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历年来发布的数据梳理发现,我国癌谱正经历从消化道癌症向“富癌”转型的关键期,甲状腺癌的爆发式增长成为这一转型的典型注脚。

高恒元主任告诉南都记者,首先在筛查端,技术进步带来了检出率不断提升。高频超声的普及犹如“显微镜”,将直径不足1厘米的微小结节检出率提升300%;体检中甲状腺超声项目覆盖率十年间从12%跃升至78%,让早期病例无处遁形。

与此同时,碘摄入失衡、儿童期辐射暴露及肥胖率上升形成复合风险,而女性雌激素对甲状腺细胞的刺激作用,更使得青壮年女性成为主要受害群体。

图片

手术革命

从“开膛破肚”到“毫米级精准”的跨越

传统开放手术需在颈部留下6-8厘米的“自杀式切口”,术后疤痕与长达两周的恢复期令患者望而却步。高恒元团队采用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生产的国产机器人手术系统,通过乳晕、腋窝等隐蔽入路实现“无痕操作”:10倍高清三维视野下,神经与血管结构纤毫毕现;可360°旋转的仿生机械臂深入喉返神经后方等传统盲区,配合防抖技术将缝合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

临床数据显示,机器人手术组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从15%降至2%,淋巴结清扫彻底性提升40%,患者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3天出院。

图片

面对“无痕是否牺牲疗效”的质疑,临床数据给出有力回应。高恒元表示,大量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无痕手术组(包含刚刚兴起的机器人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5年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但前者可完整切除直径不足5毫米的微小转移灶,使术后碘-131治疗需求降低35%。

更关键的是,喉返神经损伤率大幅下降,甲状旁腺功能保留率达98%。42岁的梁女士便是受益者——术后颈部无痕,次日即重返职场,三年随访未见复发。“过去患者哭着走出手术室,现在笑着离开病房。”护士长李芳的感慨,道出了技术革新带来的深刻改变。

科学干预

把握手术时机,避免过度治疗

并非所有结节都需“斩草除根”。高恒元强调,直径超5毫米或位于气管食管沟等高危区域的结节应优先处理,而低危微小癌(直径<1厘米且无转移)可选择主动监测,每6个月进行超声复查。对于可疑恶性结节,Bethesda分级达Ⅳ级以上时,机器人辅助微创切除成为首选方案。

图片

而在甲状腺癌的预防端,国家癌症中心建议:控制每日碘摄入(避免超5克),减少儿童期CT检查,保持BMI<24;25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甲状腺超声筛查,女性孕期需检测甲状腺功能;确诊患者应通过多学科协作(MDT)门诊制定个体化方案,术后定期复查血清Tg水平。

这场由国产手术机器人引领的医疗变革,不仅重塑了甲状腺癌的治疗范式,更让无数女性患者在根治疾病的同时,重获体面与尊严。当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癌症治疗正从“治病”迈向“治人”的新纪元。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张灿城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