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近期,广东基孔肯雅热病例增多,市民对症状识别与防治高度关注。为有效防范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通过蚊虫传播的传染病,宝安区多措并举构建起坚实的防控屏障。
聚焦重点场所,织密全方位督导网络。自今年5月起,宝安区卫健局便启动“夏秋季灭蚊行动”,针对工地、居民区、十五运会赛事场馆、接待酒店及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开展督导检查80余次,覆盖全区10个街道,同步提供现场技术指导,确保防控措施科学规范。
强化消杀,从源头遏制蚊虫孳生。宝安区将消杀专项行动作为防控工作的核心环节,集中力量清除蚊虫孳生环境。截至7月27日,全区已出动专业消杀人员约700人次,调配作业车辆110辆次、消杀器械500台次,累计整治蚊虫孳生地2200处,消杀作业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宝安区及时印发《宝安区开展防蚊灭蚊周行动通知》,动员各街道、各单位严格落实防蚊灭蚊责任,重点强化对人员密集场所的防控力度,确保无死角、无盲区。为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防控格局,宝安区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线上依托社区楼栋长群、小区业主群每日推送防蚊知识短视频及图文指南,利用1030余处LED屏滚动播放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控宣传片,实现防疫知识精准触达。线下,宝安区在人流密集区域设置86处爱国卫生宣传点,普及防蚊灭蚊要点。
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的传播。
基孔肯雅热,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蚊媒传染病。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发生在美洲、亚洲和非洲。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基孔肯雅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基孔肯雅热是咋传播的?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而传播。伊蚊白天叮咬人,尤其活跃于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它们的幼虫孳生于小型积水容器中,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等,这些地方都可能成为它们的“温床”。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2天,多为3~7天,患者会突然出现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预防基孔肯雅热,牢记5个关键点!
(一)翻盆倒罐清积水,不给蚊虫留温床
(二)积极动手灭蚊虫,家里家外无死角
(三)严防死守防叮咬,个人防护记心间
(四)旅途防护不松懈,平安出行才舒心
(五)出现症状别拖延,及时就医早治疗
市民朋友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特别是近期如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者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可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谢萌 通讯员 梁海湛 鲜敏 廖文丽 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