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佛山市落幕的2025年国际咏春拳大赛上,深圳市红岭教育集团深康学校深小康“康健”武术队代表深圳市群众体育促进中心出征,在全球218支队伍、近40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了少年组集体咏春拳操一金、一银、两铜共四枚奖牌,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少年的“寸劲”力量。
作为国际武术联合会七大官方赛事之一、全球最高级别国际咏春拳赛事,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保加利亚等全球多地的咏春界顶尖高手。从5岁稚童到67岁老者,选手们在套路、黐手、智能功夫桩等五大项 533个小项目展开较量。
赛场上,红岭教育集团深康学校24名队员以音乐为令,将“小念头”“寻桥”“标指”三大核心套路融合在咏春拳展示中。其动作同步率精确至0.1秒、马步稳健和出拳迅速的技术表现获得了国际裁判长的高度肯定。队员们把“寸劲”的巧劲、“守中用中”的智慧融进招式里,展现了少年们对传统武术刚柔并济的理解。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个周末和暑假里日复一日训练的坚持与坚守。“出拳和踢腿瞬间特有劲儿,感觉自己像个小英雄能保护身边的人,咏春拳操里用巧劲躲避攻击、站稳不被推倒的技巧,就好似玩智慧闯关游戏,每次训练都很有成就感,感觉我们在完成一件很酷的事!”队员岑运嘉分享道。队员王俊杰也在训练中有所感触:“武术不仅是模仿动作,更需要理解招式背后的理论精髓,做到知行合一,在此过程中坚持很重要。”原来,教练将《武德》“崇德尚武,复兴中华”、《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等中华精气神融入拳操中,并选用了节奏感强的《叶问》主题曲编排拳操,通过“日字冲拳”“摊手”等动作设计传递“动静相生”的哲学理念;起势背诵“武德”、收势背诵“少年中国说”的环节安排,则凸显了“习武先修德”的态度和教育理念。“我们不想让孩子们的表演只是‘打拳’,而是要让观众‘看懂中国’,这套拳操就是我们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文化叙事诗’”教练解释道。
作为“武术进校园”试点校,红岭教育集团深康学校构建了武术课程体系:一年级起分设“兴趣启蒙—基础巩固—特色提升”三阶段,每周开设1节武术课,教学内容从“千字文武术操”“咏春拳操”进阶到“满江红武术套路”,高年级计划融入传统健身气功八段锦和简化太极拳,加强培养对传统武术的认知。另设有“传统套路”“武术文化”选修课,邀请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讲授“武术历史”。学校武术训练队是由专业武术教师以及深圳市原业余体校教练指导,每周开展6次课后训练,假期还会组织“集训营”训练,保障系统化训练成效。
“武术的教育从来不是‘为了比赛而练’,而是一场‘让文化扎根’的长跑,我们队员的选拔不看天赋,更重坚持。”教练表示。在红岭教育集团深康学校,拳操不仅带给了学子们“增强身体素质”“让我变得自信”“懂得坚持的重要性”等益处,留在他们心中的“文化种子”也已悄然发芽。有队员表示想邀请身边人加入到咏春拳操练习中,也有人坦言自己会“亲自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练操”“拍成视频方便推广”……
谈及未来发展,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将单一的武术课程变成跨学科项目——结合历史课解读功夫英雄人物、语文课融合诗词提升文化底蕴、科学课分析“寸劲”的力学原理、音乐课优化操化表现;并通过海外文化节展示学子风采、树立文化自信。据介绍,学校武术团队今年已参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展演,并受邀赴港澳等地进行武术交流。
此次国际赛场的淬炼不仅是一段荣耀之旅,更是一堂深刻的文化自信课。从深圳校园到国际舞台,这群少年正用拳脚为传统武术的当代传承写下生动注脚。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