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破壁融合|第四届方舱医疗论坛在穗召开

南都N视频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5-08-26 12:37

8月23日下午,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方舱医疗分会主办的第四届方舱医疗专题会暨方舱医疗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融合交流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以“智慧方舱赋能白云区域医疗”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医疗、科研、产业及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共同探讨方舱医疗的创新与未来发展。

图片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成立四年,致力构建医疗数智方舱服务体系

在开幕致辞中,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方舱医疗分会主任委员张笑春介绍道,方舱分会自2021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应势而新”,历经从“应急平台构建”到“医工金政融合”的生态化发展,如今正迎来成果转化的丰收季。

 “本次会议旨在搭建‘医、研、产、金、政、用’全链条闭环平台,推动创新果实落地生根、惠泽行业。” 张笑春说,“我们特别关注当前蚊媒传染病防控,如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期待以‘方舱智慧’的秋实之果,助力‘四早’机制落地,提升公卫应对能力。”

图片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方舱医疗分会主任委员张笑春

张笑春向记者介绍道,当前,方舱分会正处于产业生态整合阶段,旨在构建医、工、金政融合创新体系,驱动方舱技术跨域产业化。据了解,2024年4月6日,方舱分会携手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共同成立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医学创新服务中心,这意味着协会职能已经从“技术倡导”转向“产业协同”。

她表示,希望通过医疗数智方舱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升基层医疗能力,解决"资源错配"与"基层缺口" 问题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加速专利转化,将医学专利转化率从8%提升至40% ,解决企业需求错配问题;最后,构建生态闭环,链接"顶流资源"与基层需求,实现医协共创、资源下沉、生态共赢。

AI能替代医生吗?专家现场作答

记者现场留意到,与往届会议不同,本届专题会创新组织形式,一改传统纯学术交流模式,首次将会场“C位”交给生物科技企业、人工智能企业和基层民营医院,由他们带来一线实践中的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展示,专家学者则转向点评与引导角色。这种“守正创新、破壁融合”的会议形式,旨在真正打通产学研用各个环节,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与产业深度融合。

在医疗科技企业代表以“AI影像诊断”为主题发表演讲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诊断科主任医师陈卫国围绕“AI技术能否替代影像科医生”进行点评,现场反应热烈。

在他看来,AI影像诊断技术当前还存在易出现“假阴性”的缺陷,未来仍需继续完善诊断技术。“我们影像科医生还是会热情拥抱AI,大力研究和发展AI。”他指出,关于影像报告,短时间内还是需要依靠影像科医生的专业判断。

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诊断科主任医师 陈卫国

来自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展示成果进行了深入点评和专业解读,不仅肯定了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探索上取得的成就,也从理论高度和行业趋势出发,为未来技术迭代、产品优化与产学研合作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学术前沿与产业实践的深度对话。

关注蚊媒传染病:多位专家提出防控建议

本次会议还关注近期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输入风险升高的情况。医疗机构及社会组织如何构建全链条的防控和诊治体系,以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从而提升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对此,现场多位嘉宾在专题研讨环节进行探讨。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周泱认为,对于目前关注基孔肯雅病等蚊媒传染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建设:通过强化预检分诊与哨点监测等构建预警监测体系,筑牢“早发现”防线;通过多模态智能体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快响应”闭环;通过分级诊疗与重症救治准备以便优化医疗救治流程,强化“准诊疗”能力。因此,医疗机构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中扮演着“哨兵”“防线”与“枢纽”三重角色。在未来持续防控中持续推广便携式核酸快检设备至基层诊所,提升首诊能力,显著提高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能力。

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毕志升从技术融合视角指出,打破数据孤岛是实现“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的关键。他建议整合临床监测与药店售药、网络舆情等社会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捕捉早期风险信号。他同时强调,技术赋能也应深入临床一线,通过AI辅助诊断帮助医生及早识别潜在病例,从源头强化监测网络的“末梢神经”,为“早发现”提供关键支撑。

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会长孔令丰教授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全新的防控思路。他指出,针对基孔肯雅热病毒通过白纹伊蚊传播,可以对蚊子采用生物绝育技术,利用核技术助力灭蚊,即释放经射线辐照后的绝育雄蚊与雌蚊交配后“绝育”。目前,中山大学在东莞的“蚊子工厂”就能生产出数千万只经射线辐照的绝育雄蚊,释放到环境中实现蚊虫绝育的效果。该项目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支持,希望省里相关部门予以推广应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教授、方舱医疗分会主任委员张笑春则从“仿生智能”的角度提出了“仿生智能蚊子”或可成为如“两热”这样蚊媒性传染病“四早”关口前移的有效利器。张笑春说:基于仿生智能技术开发的“仿生智能蚊子”,可模拟真实蚊子行为悄然潜入蚊群聚集地,通过脉冲方式精准释放灭虫药剂或繁殖干扰物质,从源头高效遏制蚊媒繁殖与病毒传播,显著提升灭蚊效率,有望将蚊媒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预警”关口前移,为智慧城市虫害防控提供新路径。张笑春说她的这个建议是给“AI-计算机-无人机”领域的专家的,传染病的防治和四害的清除需要多学科多种技术的融合和加持,这也是本次论坛的宗旨:守正创新 破壁融合。

作者:林言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