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公安部公布多起涉灾情、险情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南都N视频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人使用AI工具生成谣言信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被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南都此前调查AI造谣乱象,探讨乱象治理之策。
南都此前报道。
据悉,近日,广西公安网安部门查明,朱某龙(男,25岁)为获得某平台创作者奖励,使用AI工具生成主题为“广西来宾村庄突发内涝,建筑半浸水中”的谣言信息,发布在某社交平台,并附有房子被淹的照片,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山东公安网安部门查明,吉某(男,34岁)为博取流量、吸粉引流,利用AI工具捏造“昌乐化工厂爆炸7死4伤”谣言信息,并发布于某短视频平台,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引发当地居民恐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以上人员均已被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南都此前报道,近年来,利用AI造谣的乱象愈发猖獗。8月5日,南都记者实测发现,网上不乏可免费使用的“AI写作神器”“视频生成器”。输入简单指令,涉及汛情、火灾等敏感主题的虚假文案瞬间生成;炮制“正式警情通报”,AI工具亦可模仿官方口吻编造细节;甚至普通景区照片经AI处理,即可变成“桥梁断裂事故”视频。
应对挑战需要技术、教育等多轨并进。暨南大学夏志华教授团队研发了视觉深度伪造检测、溯源与防御系统;上海高中生开展“5分47秒生成虚假校园通报”实验,亲身体验发出警示。
“这是一场‘技术攻防战’叠加‘认知保卫战’。”夏志华向南都记者强调,唯有技术对抗、法规约束、平台治理与公众教育多管齐下,才能在算法洪流中守护人类的真实底线。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敖银雪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真假即时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