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记者招待会。退役军人事务部和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以及抗战文物保护等方面情况。
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2014年、2015年、2020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先后公布了三批共26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10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此次公布的第四批名录包括34处设施、遗址和41名英烈、2个英雄群体,工作从酝酿到公布历时5个多月。
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马飞雄指出,第四批名录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二是注重呈现1931年至1945年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史;三是注重兼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牺牲贡献,还原展现华人华侨、国际友人的抗战壮举。
从著名抗日英烈看,他们牺牲时的平均年龄不足35岁,包括爱国将领郑少愚、战斗英雄刘鸣琴、少年勇士王禾、爱国华侨蚁光炎以及国际友人奥列霍夫、柯芝兰等。从纪念设施遗址看,有展现全民族抗战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旧址,有见证抗战胜利的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军部大楼旧址,有记录日本侵华血泪史的石人血泪山死难矿工纪念地,还有反映中国军队出国作战的密支那中国远征军纪念碑等。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在介绍抗战文物资源时提到目前家底已摸清。他说,全国抗战主题不可移动文物有1万余处,可移动文物达50万余件/套。正在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还新发现了一批抗战遗址,同时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纪念设施作为重点调查对象。
孙德立表示,抗战文物系统保护格局也基本形成。20个抗战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有序推进,延安国家文物保护示范区深入创建。全国累计实施了3000余项抗战遗址保护修缮、陈列展示、环境整治工程和馆藏抗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重要抗战遗址重大险情得以消除,馆藏抗战文物保存状况明显改善。
提到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国际合作司)负责人李敬先介绍,我国在境外有抗战纪念设施和遗迹百余处,主要分布在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等国30余处,在港澳地区80余处。国务院公布的前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港澳地区有3处、海外有3处,第四批名录中共有4处境外纪念设施。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境外抗战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力度。2023年、2024年先后在缅甸、巴布亚新几内亚建成或修缮抗战纪念设施。今年,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在俄罗斯修缮建设的中国东北抗联教导旅英烈纪念设施已于近日竣工开放,还赴香港、澳门实地踏勘祭扫抗战纪念设施,赴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抗战纪念设施开展缅怀纪念等活动。
对于抗战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工作,李敬先介绍,退役军人事务部持续推进抗战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全面摸清底数,部署开展信息采集校核,摸清抗战相关烈士纪念设施3.9万处并录入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同时,强化修缮保护,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稳步实施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武乡八路军烈士陵园等提质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境外纪念设施修缮工程。
针对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是否均为烈士以及其后人能否享受抚恤优待政策的问题,李敬先表示,名录中公布的英烈都是抗战英雄,无论是否被评为烈士,都值得铭记。按照《烈士褒扬条例》,烈士的评定和追认工作有规定程序,烈士事迹和烈士英名录校核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欢迎群众发现新线索和信息及时向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反映,相关部门会及时进行校核,回应社会关切。
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部分)。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潘珊菊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