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火车票谢幕,进步多于遗憾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09-01 23:04

9月1日,“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话题冲上热搜。根据铁路部门规定,自2024年11月1日起,全国铁路推广全面数字化的客运电子发票服务,过渡期将于2025年9月30日结束,届时将全面停止使用纸质报销凭证。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感叹“有点遗憾”,也有人担心此举对不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不方便,认为应该提供多种选择,而不是“一刀切”。

纸质火车票退场,告别的是票根,留下的是时代记忆。从硬板票到软纸票,从红色票到蓝色票,小小的火车票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念大学时,曾在寒假前夕半夜赶到广州火车站售票厅排队买票。那时的售票大厅人山人海,寒风中,排队人群蜿蜒数百米,为了一张回家的车票,许多人裹着军大衣通宵排队,有的甚至连续几天都买不到票。那种焦虑和无奈,是今天刷手机就能买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其实,消失在我们生活中的老物件又何止火车票?粮票、布票、煤票早已成为历史,就连曾经人手一本的存折,如今也被银行卡和手机支付取代。每一样物件的消失,都伴随着生活方式的革新和时代的进步。

值得点赞的是,铁路部门在推进数字化的同时,并未忽视特殊群体的需求,依然保留了“行程信息单”。对于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或是需要纸质凭证作为出行依据的乘客,白色的行程信息单依然能够提供清晰的车次、座位等关键信息。这既推动了数字化进程,又照顾到了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体现了公共服务部门应有的温度。

为什么要取消纸质火车票?答案不仅在于技术进步,更在于资源节约和效率提升。从成本角度看,一张纸质车票的制作成本包含纸张、磁条等材料费用。磁条车票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难以回收利用。据统计,中国铁路每年约印制1.5亿张纸质报销凭证,1.5亿张火车票连起来,绕地球三圈还有余。目前,中国铁路12306系统年票务交易量已接近40亿张,而互联网售票量占比达85%左右,纸质票使用量大幅下降,背后节约的成本在累积效应作用下不可忽视。

取消纸质火车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践行低碳生活,每位旅客选择高铁而非私家车出行,都在为减少碳排放作出贡献。电子化改革进一步强化了铁路运输的环保优势,让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虽然部分人对纸质票有情感寄托,但从更大的社会效益看——节约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些好处最终会惠及每一个人。个人的小遗憾换来的是整体的大进步,这种取舍是值得的。

从排队买票到网上购票,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中国铁路的每一次变革都折射出时代的进步。纸质火车票的谢幕,不是简单的告别,而是迈向便捷、高效、环保出行方式的更优选择。时代在变,数字化的轨道也将在更多地方延伸,但回家的路永远温暖如初。

文|吕德为

编辑:陈邹心怡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