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是“湖南人的银行”,一家是“湖南人的主办银行”。近日,湖南城商行“双雄”——湖南银行和长沙银行,相继发布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
数据显示,长沙银行凭借稳健的经营策略与业务创新,在资产规模、盈利及资产质量上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湖南银行虽资产规模稳步扩张,但盈利能力与资产质量方面的隐忧不容忽视。二者的对比,不仅揭示了各自的竞争优势与挑战,也映射出湖南地区城商行在低利率与复杂经济环境下的不同发展路径。
资产规模:万亿与六千亿的差距
截至2025年6月末,长沙银行资产总额达12473.85亿元,湖南银行资产总额为6019.40亿元,前者资产规模约为后者的2.07倍,体量优势明显。
从发展动能看,长沙银行依托区域经济红利与精准定位实现快速增长。长沙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以“立足长沙、深耕湖南、辐射广东”为战略方向,深度融入区域发展。
2025年上半年,湖南省经济呈现稳中提质、进中向好态势,动能转换与结构优化成效显著:地区生产总值达26166.50亿元,同比增长5.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工业支撑作用凸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在此背景下,长沙银行资产总额较上年末增长8.78%,增速领先多数上市城商行;核心业务规模同步扩张,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6026.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6%;吸收存款本金总额7591.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1%。
湖南银行上半年资产规模同样实现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较2024年末增长6.47%,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增至3239.82亿元,吸收存款余额增长至3686.25亿元,但从资产总额、存贷款规模三项核心指标来看,均低于长沙银行,规模差距明显。
盈利表现:增收增利VS双降承压
2025年上半年,长沙银行与湖南银行的盈利表现呈现分化态势。长沙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2.49亿元,同比增长1.5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29亿元,同比增长5.05%,保持增收增利的稳健发展势头。盈利质量方面,该行净息差维持在1.87%;非利息净收入35.90亿元,同比增长11.78%,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1.64亿元,同比增幅达14.60%,营收结构持续优化。股东回报层面,基本每股收益1.08元/股,同比增长5.88%。
半年报显示,长沙银行的利润增长与其战略布局密切相关。报告期内该行围绕“做实县域”核心战略,聚焦“网格金融+县域”“产业金融+县域”“数字金融+县域”“专业金融+县域”四大定位,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县域金融“长行模式”。同时,零售业务转型深化推动基础客群规模提升:截至6月末,个人存款余额4177.2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12.35亿元,增长8.08%;个人贷款余额1920.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19亿元,增长1.33%;零售客户资产管理规模(AUM)4913.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61.22亿元,增长7.94%。
同期,湖南银行盈利表现承压,首次出现自2023年揭牌运营以来的营收、净利双下滑。半年报显示,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6.02亿元,同比下降6.77%;净利润19.43亿元,同比下降2.63%;基本每股收益从2024年同期的0.23元/股降至0.22元/股。
从盈利结构看,湖南银行传统核心业务与投资业务表现平稳,但中间业务和金融资产估值损益的下滑,对整体盈利形成拖累。具体而言,利息净收入42.45亿元,同比增长5.53%,主要受益于贷款规模扩大及利息定价机制优化;投资收益11.46亿元,同比增长8.75%,反映出债券等金融工具配置效率有所提升。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2.7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7.77%,显示中间业务拓展面临挑战;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2024年同期的4.33亿元转为-0.68亿元,同比减少5.01亿元,主要受金融市场波动影响,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
资产质量:不良率一家持平一家微升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湖南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6%,较2024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上,该行拨备覆盖率为177.11%,较2024年末微降0.21个百分点,对不良资产覆盖能力略有减弱。资本管理方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2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1%、资本充足率为11.72%,与2024年末相比均出现不同幅度下降,资本抵御风险能力减弱。
而长沙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17%,与2024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309.71%、拨贷比3.62%,较上年末分别下降3.09个百分点和0.04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依次为9.73%、11.30%、13.60%。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不良贷款余额70.46亿元,较上年末增6.62亿元,同期该行逾期贷款134.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02亿元;逾期占比2.22%,低于同期不良率与关注率的合计值4.48%。反映出风险防控压力持续加大。
股东结构:分散市场化VS集中国资主导
从股东结构来看,两家银行呈现出不同特点。长沙银行作为上市银行,股权相对分散,截至2025年6月末,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未超60%。
长沙银行2025年半年报截图
其中,长沙市财政局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6.82%,其余股东如湖南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友谊阿波罗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持股占比多在3%-9%区间,且不乏民营企业身影,如湖南三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沙通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业内分析指出,这种股权结构使得长沙银行在决策时需兼顾多方利益,市场化运营色彩浓厚,利于创新业务开展与市场拓展,但也可能面临股权变动风险。
湖南银行2025年半年报截图
与之相对,湖南银行属湖南省管国有控股金融企业,股东结构集中度较高。截至2025年6月末,总股本77.5亿股,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超75%。第一大股东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直接与间接持股比例达40.47%;第二大股东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20%。此外,湖南省财政厅通过下属公司参与持股,省属国资力量主导银行运营。业内分析指出,高集中度股权使湖南银行在贯彻落实省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重大项目时,具备高效决策优势,但在应对市场变化灵活性上,或需进一步平衡。
综合2025年上半年业绩来看,长沙银行在资产规模、盈利水平、资产质量上均展现出明显优势,依托市场化机制与精准战略,持续巩固区域龙头地位;湖南银行虽在规模上实现增长,但面临着盈利能力与资产质量的双重挑战。
对于未来发展,有业内人士表示,长沙银行应继续巩固现有优势,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区域市场份额;湖南银行则需加快中间业务创新,改善盈利结构,同时积极拓展资本补充渠道,为业务发展注入动能。
随着湖南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与金融市场的不断变革,湖南银行与长沙银行的“双雄格局”将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演进,二者的发展路径也将为区域城商行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低利率时代下,金融机构的半年“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