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清网络乱象,汽车行业应回归产品竞争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09-11 23:25

据工信部9月10日消息,六部门将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专项行动明确,对于汽车行业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等行为,要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相关方,依法打击惩治。 

众所周知,作为支柱产业,汽车的产业链具有链条长、关联度高、技术密集和全球化布局等特点,涵盖研发、制造、销售和后市场等多个环节,涉及钢铁、机械、电子化工等众多行业,能带动一国就业,促进技术创新和出口增长,并推动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3%和36.7%,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5%。

在出口方面,1至8月份,汽车出口429.2万辆,同比增长13.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增长87.3%。

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汽车产业所具有的较强国际竞争力。这样的竞争力,不仅体现于市场规模优势,更反映出在核心技术、产业链协同和品牌影响力方面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正从以量取胜的汽车大国向以技术标准和品牌引领的汽车强国加速迈进。

然而在行业高歌猛进的背后,一股非理性竞争的暗流也在侵蚀着当下的市场环境,突出表现在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线上舆论战愈演愈烈。一些企业或第三方机构,或为博取流量,或为打压对手,不惜制造虚假信息,煽动情绪对立,甚至出现了勒索式测评。

这样的非理性竞争,其危害之大不言而喻。正如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在前不久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所说:“企业产业的培育可谓千辛万苦,而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毁掉一个产业,可能在一夜之间,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聚焦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三大乱象,针对性极强。

在非法牟利方面,一些人利用网络炮制虚假内容,恶意解读企业动态,通过不正当测评要挟企业,甚至借助新技术制造网络水军,形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

夸大和虚假宣传在行业内也屡见不鲜。部分车企对产品性能、续航里程、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等过度吹嘘,误导消费者。还有车企操纵账号进行虚假测评,发布不实销量榜单,破坏公平竞争环境。

恶意诋毁攻击更被公认为行业的公害。个别企业或粉丝群体组织水军矩阵,在社交平台有组织地发布针对竞争对手的虚假负面信息,煽动饭圈式互撕,甚至出现企业高管亲自下场拉踩对手的现象。这种非理性的口水战,不仅有损行业形象,更消耗了企业本应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精力与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行动特别强调,要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相关方即幕后金主,充分彰显了整治的决心和力度。这意味着本次整治将触及行业的深层次利益,从网络账号到背后的公关公司,乃至出于打击对手目的而购买服务的汽车企业,都在整治的范围之内,只要违法违规,就将无处遁形。

车企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应是技术和产品实力以及口碑、品牌的较量。只有回归正轨,专注于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服务优化,才能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随着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有理由相信,汽车产业将摆脱网络乱象的束缚,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道路也将更加清晰。

编辑:张子庆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