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活动,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在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美术馆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协办,汇聚了粤港澳三地近40位艺术家的精品佳作,呈现、探讨大湾区的历史文脉、生态感知与社会关系的精神图景。
一次文化共融发展的新尝试
在开幕式现场,广东省美术馆副馆长胡锐韬作为主办方代表,在致辞中感谢了莅临现场的艺术家与观众,并介绍了本次展览的意义、亮点和文化内核,同时回顾了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生态的发展历程与互动融合。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更是一片中西文化交融、艺术生态多元、创新活力迸发的热土。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三地文化往来逐渐频密,艺术合作愈发深入,共同构筑起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文化共同体。此外,艺术作品会在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中产生能量,这次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不光是三地艺术家的创作与合作,更是城市艺术、文化氛围的营造,让艺术的浓度、温度在三地之间继续流动、发酵,成为文化共融发展的一次新尝试。
三地艺术家代表也对本次展览给予高度评价。广东艺术家代表、来自深圳的周力直言,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不仅是地区艺术界的一次联动、实践,更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盛会,期待三地艺术家们共同创新、打破边界,为大湾区艺术发展一起努力。
香港艺术家代表又一山人表示,本次展览具有首创意义,展品很有代表性和广泛性,既有历史和当代的对话,对美学的追求探索,也有人文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回应,以及呈现艺术家心里理想世界的大胆还原。
另一位香港艺术家郭达麟在本次展览中带来了公共空间的充气装置,他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很荣幸参加了本届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并和一众艺术大家的作品共同展出。本次作品很具互动性,观众能触摸它们,并和它们亲密合照。他不是第一次参加广东的艺术展览,希望日后能有机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做更多和观众有密切互动的展出。
首度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谱写区域艺术叙事新诗篇
20世纪以来,粤港澳地区始终站在中国社会变革与开放发展的前沿,如今更持续在文化与艺术领域释放强劲活力和创新理念。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是广东美术馆首次以 “粤港澳大湾区”为区域性主题策划举办的大型当代艺术展览,全方位展现湾区的历史文脉、艺术生态与未来愿景。
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在近代历史中见证了工业文明引入、贸易体系转型与城市文化多元化生长的关键历程。三地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其中,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澳门的跨文化枢纽作用,以及广东城市在改革开放中的先锋实践,共同铸就了这个地区“敢为天下先” 的独特精神底色与人文图谱。
在文化生活层面,三地的茶楼早市、街巷烟火、语言习俗等生活细节水乳交融,构成了一脉相承的文化图谱;近年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发展,借助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通关便利化等措施,促进区域间的人文交流更加紧密。艺术家跨区域的合作、展览、驻地计划不断涌现,构建出一个开放而多元的创作网络,共同谱写区域艺术叙事新诗篇。
三大板块、四大亮点,共探文化生态与社会关系的精神图景
据悉,本届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将持续到今年10月31日。展览通过“潮汐洄流:文脉溯源与当代表达”“山河共声:科技凝视下的生态关怀”“水域交织:社会关系中的自我镜像” 三大核心板块,以差异化的主题定位、丰富的艺术载体与深刻的思想内核,深入探讨区域历史文脉、生态感知与社会关系的精神图景,为观众构建起一场兼具文化厚度与艺术张力的沉浸式体验,以多种方式共探大湾区文化生态与社会关系的精神图景。
其中,“潮汐洄流:文脉溯源与当代表达”板块展出的作品既有在当下语境中对历史叙事的叩问,也有在现代视角下对文化生成的解读,艺术家通过水墨语言的当代表达和多重色彩追溯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持续探索地缘视野下的文化景观。“山河共声:科技凝视下的生态关怀”板块的展品既呈现了山海经式的原始神秘主义,也融入了雷达感应等科技凝视,形成科技哲学与生态诗学的双重张力。“水域交织:社会关系中的自我镜像”板块所展现的艺术实践不仅揭示了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塑造,更深入讨论了人与社会的互动机制,让艺术成为丈量人与社会关系的真实标尺。
另一方面,本次展览重点呈现四大亮点:一是历史与文脉的当代表达,以当代艺术视角回望三地文化结构与历史脉络,展现艺术家对湾区社会历史语境的回应;二是跨媒介语言的融合探索,呈现艺术家在材料与技术间的实践张力,构建多感官、开放性艺术现场;三是在地经验的全球转译,展现湾区文化在全球语境中的生成与表达,塑造文化交汇之地形象;四是以 “大湾区” 为策展框架的文化共同体构建,强调艺术家交织身份与多语系创作,在差异中寻联结、在多元中建共识,映射湾区文化共同体活力。
汇聚三地近40位名家精品,集中呈现创作面貌
据介绍,本次展览汇聚了粤港澳三地近40位艺术家的当代佳作,展品类型涵盖绘画、雕塑、装置、数字影像等,集中呈现湾区艺术家的创作面貌。其中,李劲堃、徐坦、黄一山等具有鲜明实验精神的广东艺术家,围绕地方历史、社会结构与知识生产机制展开长期性探索;又一山人、冯永基、郭达麟等香港艺术家,对文化认同、媒介转译与全球语境下的香港经验进行深入探讨;吴少英、黄颖祥、杨美静等兼具地方记忆与未来想象的澳门艺术实践者,则以多媒介互动和装置的形式探索独特的城市微观历史和情感景观建构。
值得注意的是,90后中国澳门艺术家黄颖祥的作品“佐贝伊德之上”系列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的特别单元正式亮相。该系列是黄颖祥为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澳门馆创作的,其中包含《佐贝伊德之上》和《佐贝伊德之上——异客》两件作品。黄颖祥将他对当下世界的观察投射到他几年前开始创作的虚拟世界当中,暗示着这个时代不断缩小的物质和精神栖息地。作品呈现了一片已然荒废的人类栖居地,而一群变异的食草动物不知何时已经成为此地的主人。当观众闯入这个虚构世界,人与动物的主、客身份发生转变。现场架设的摄像头令观众也成为展品的一部分,提升了交互性和沉浸感,更模糊了现实和艺术虚构的界限。
“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不仅体现出各自地域的文化特征,也彰显出湾区艺术家在全球化时代下的跨文化思维与社会责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此前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作为以区域主题进行策展的大型当代艺术展览,本次展览一方面以当代艺术的视角回望粤港澳三地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文化结构与历史脉络,另一方面展现艺术家在材料与技术之间的实践张力,构建多感官、开放性的艺术现场。“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呈现湾区文化如何在全球语境中生成与表达,从而将这里塑造成一个不断生成的文化交汇高地,并打造以‘大湾区’为策展框架的文化共同体。”王绍强补充道。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创新活力,在多元融合中不断创造新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可能性,持续书写着全球当代艺术的全新诗篇。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在内,本届文化艺术节联动粤港澳三地美术馆,推出19场高品质艺术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专业交流活动,切实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民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共绘绚丽多彩的湾区文艺“新图景”。系列展览还将配套策展人导览、三地艺术家对谈,以及公众互动投稿等活动,深化艺术普惠性,让艺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陈泽然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视频:南都N视频记者 林经武
编辑:陈逸芬